人却给了我一个想法,嘿嘿……”
附到朱培江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听得他点头连连!
不多时,卫青元带着一个那人来到了办公室。韩俊见他个子不高,相貌清秀俊雅,典型的南方人脸型,细长的眼睛透着一股精明劲儿,衣着考究,让整个儿人看起来相当儒雅。即便是韩俊这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也能一眼看出他绝对是个商人。
“苏先生,这两位就是我们博物馆的老板。韩经理、朱经理,这位是香港来的苏先生,说是有要事要与您商谈。”卫青元不卑不亢地介绍的到。朱培江与苏先生礼貌地问好,心中暗自点头,这卫青元并没有因为他港商的身份,表现的过于热情,让他很满意。
苏先生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道:“两位老板好,鄙人苏维康……”说着,从上衣口袋中取出两张名片,双手递上,一人一张。
俩人看过名片,“香港富荣玉石公司”的名头让韩俊跟老朱相视一眼,心中具是一动。只是他俩都没有名片回赠,有些遗憾。
“原来是苏经理,失敬失敬,不知道您找我们有何贵干?”朱培江说道。
苏维康道:“鄙人在香港做些玉石生意,久仰朱先生的大名,今日在这里见到真人真是三生有幸啊……”
经过简单的交流,俩人知道了苏维康的来意。他本来在缅甸泰国等地做些翡翠生意,最近到北京做生意,沿途路过滨海,信道教的他便顺道去太清宫拜了一拜,无意间发现了在景区入口的绿石博物馆,对于崂山绿石,他早有耳闻,只是这种刚刚成名的绿石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可今天一见之下,多年经营石材的他,敏锐的发现,这种绿石透着硬朗、坚毅、磅礴大气,在他看来,刚刚成名的绿石让它有着极高的升值空间,从而更具收藏价值,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他想跟老板商谈一下,可不可以让他作为绿石在香港的代理。而价格上,则希望韩俊做出一定的让步。
听他这么说,朱培江看了看韩俊,从他眼里,看到了那抹得意的笑意,可脸上却故作为难的表情。
宿卫看自然看到两人的为难,以为他们有什么疑虑,便道:“两位老板,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先小人后君子,今日来的匆忙,各种身份证明我也未带齐全,这么吧,我明天带再来,到时候,我想我们应该详细的谈一下咱们合作的事宜。”
他这么说,韩俊自然乐得如此,如果上来就谈合作,他也有些措手不及,毕竟,有好多东西,需要事先准备的。
第二章合作
“小俊,你说的那事儿,能成吗?咱这个小买卖,还能成合资公司?”送走了苏维康,朱培江好奇地问道。
韩俊哈哈一笑:“朱叔,这可是个机会,要不然,咱们还得找别人。”
90年代初期,国家领导们做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指示,招商引资的大潮一时间汹涌澎湃,特别是沿海一线的开放城市,合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当然,不论“真假”。
为何如此?全因为只要是合资企业,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待遇方面,在鼓励招商引资的大前提下,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倾斜。
不说其他,单单私营企业所得税这一项,就可以得到二年免征,三年减半的优惠政策!那一年节省下来的税费,可就变成了实打实的利润了。更不用说一个“合资企业”听起来也牛气的很。
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建立合资公司的程序会有些繁琐,可对于韩俊有着于书记这一面大旗,实在太简单了。只要苏维康以他香港商人的身份以外汇,不论港币还是美元注资绿石博物馆,韩俊都有办法说动于书记让他的绿石馆摇身一变,成为合资公司!
当初韩俊给老朱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是受了笔记里的启发,只是笔记里记载的更狠,直接去拉个毫不相干的外国人来,以他的名义假投资,从而获得优惠,“反正好多人都这么干”。不过韩俊毕竟年轻,当时的他没有切身体会,自然理解不到里头的含义。当慢慢发现绿石馆暴利之下的隐忧,才让韩俊切实感受到,这个苏维康绝对是他的一个“机会”,而且,还是还是个合法的机会。
但如何把握住,俩人还是要好好的商讨一番的。
“小俊,万一那人是皮包公司怎么办啊?”朱培江不无担忧地说道。在当时,“皮包公司”这个词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他们没有自己的实体,干着类似中介的活计,空卖空卖两头联系从中赚取差价,着实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如果这个苏维康是个皮包公司,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