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催生了一大批的百万富翁,让沪深两地的大批民众在短暂的观望之后,在一夜暴富的思想驱使下,忘情地把大笔的资金投入到了股市里。
1992年沪市股票认购证,用事实告诉了人们,什么叫做“一夜暴富”,也成就了第一批坐在大户室里的人,也让人们终于知道,“股票”绝对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东西!进入92年,第一个大牛市。几乎只要进入股市的人,都会赚钱,犹如一桶油,浇在了人们已经热的通红的心上。
1992年的“810事件”更是将这种狂热表现的淋漓尽致,十几万人在证券交易所门前彻夜排队等候申购股票认购证,就算下起了瓢泼大雨也浇不灭他们追求巨额财富的热情。短短一天,就能聚集几十个亿的资金。
经过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93年的时候,狂追股市的热度有所下降,但依然有着大批的人前赴后继地把资金投入到股市。他们都认为,把钱存在银行。远没有放到股市里赚钱快。
本来,韩俊也是想将到股市里试试水的,毕竟那种短时间内聚集几倍甚至几十倍利润的事情,任谁都会动心,但韩俊之所以没有去股市,一来他对股票这个新生的东西并不了解,二来当时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需要他统筹兼顾的事情太多,总不能把滨海的摊子扔在一边他自己跑上海抑或深圳去炒股票吧?再者,他也没有人家那种能从新疆雇人买身份证、排队的耐性,据说深市发行认购证,一申购者一个包袱抖开,里头2800张身份证,想想都让韩俊咋舌,这是一种怎样执着又狂热的精神啊。再者,笔记里关于90年代初股票的火热有所记载,但语焉不详,并没有指出哪一只股票赚的最多,让这件事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更何况,此时有了铜矿的韩俊,按部就班开采下来,一年几千万甚至上亿也不是不可能,比之股市,不见的赚钱就少,如果实在想去股市折腾一番,97年之后笔记里的记载却是有的,到那时,再去也是不晚的。
而国家为了抑制这种不健康的火热,调整存款利息率,也成了众多调控手段之一。在当时,滨海还没有证券交易所。炒股票,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有钱人才能玩的游戏,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存款利息率,却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一个话题。
只是这个利率政策一出,立刻让韩俊6%的股息大大落了下风,他矿上的工人工资很稳定。收入也不低,一个月干好了千数块钱也很正常,但自己所购买的内部股,利益对比之下,此时看来显然不如再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