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甚满意。关键是韩俊这个青年的事迹太过虚幻,他自己看着都觉得有些假。
在采访韩俊之前,他不仅详细地了解海鑫公司,甚至也询问了不少海鑫公司的员工,他们跟韩俊可不一样,对于一个记者能采访他们,大为兴奋,对孙林的问题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也让孙林在采访韩俊之前就对着个青年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海鑫公司内部员工的表现,他不难知道韩俊才是海鑫公司最终的BOSS。
可是,回想一下韩俊的发迹,孙林实在无奈的很。
一个16岁的少年,怎么就迷迷瞪瞪地看中了崂山绿石,甚至就一门心思地认定那玩意儿就是传说中的“海底玉”?
好吧,就算他生性喜欢这种高雅的玩意儿,可后来绿石成名了,他怎么就又能想到要开绿石馆呢?这可跟一般喜好附庸风雅的人就完全不同了。这种商业眼光,让孙林十分怀疑他的年龄是否是被篡改过的。
而且,后来韩俊的每一个投资走向,都让他瞠目不已,虽然看起来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却不是一般人敢涉足的,就拿那个铜矿来说,一个被普遍认定为矿尾的铜矿,他又力排众议趟了进去,结果却好的惊人。
不光是他的投资,让他不解的还有,在此之前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的韩俊。居然在92年的时候就投稿了日本的小学馆,他们的脚本还能顺利的签约,实在让孙林想破了头也得不出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理由。
还有,最关键的是,他的家世,并不是如孙林想象中的那么耀眼。这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韩俊家世优渥,从小就接受与常人不同的教育,或许还能说的通,可从小学到大学,韩俊都是在普通的学校接受与别人一样的教育啊。
“天才呀……”看着眼前被改的七零八落的稿子,孙林似是叹道。
不过转念一想,或许韩俊本人对于记者的采访抱有一定的抵触心态,没准儿跟自己没说实话也不一定,可他既然能签约小学馆,日本那边对他的了解应该也不少,索性再去小学馆那边看看,问问他们对于韩俊这个“中国作家”有什么看法。
想到就做,孙林在日本稍作休整,便立刻奔赴小学馆。
小学馆方面接到孙林要求采访的请求,也照例派出媒体接待部门的工作人员代为接待,可对于孙林提出的问题,普通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给予详细的回答。从韩俊到日本。一直到离开,跟他接触最多的是他的翻译“大灰狼”,可他并不知道韩俊的底细,这种问题,最终还是要让相贺昌宏来回答的好。
“韩俊啊,他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不仅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而且思维缜密,他的作品,在日本现在大受欢迎,而且。在日本也有着他的大批的拥迈,我们很期待韩俊先生能再次来到东京,只是对于我们的多次邀请,韩俊先生似乎正在忙他自己的事业而无暇顾及。”
对于相贺昌宏的这段外交辞令式的回答,孙林倍感失望,不过,相贺昌宏却告诉了孙林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的消息。
“或许我们对于韩俊先生的了解不够全面,毕竟对于他来说,我们只是外国人,不过此时在东京,韩俊先生的朋友却在这里,我个人认为,您去问问他们的看法,应该会得到您想要知道的一切。”
相贺昌宏认为,如果韩俊能够扩大知名度,对于他们的《柯南》日后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会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补充,起码在造势方面,就可以省却很多的麻烦,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一个名有望的作者书写的优秀的作品,岂不是一个很好的噱头?遂把苏维康此来日本的目的以及住处告知了孙林。
此时,苏维康刚刚把VCD的专利还有人要申请的事情告知韩俊……
得到相贺昌宏的这个“情报”,孙林大感兴奋,早先就听韩俊问起过专利的注册问题,当初问韩俊,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不说有抑或没有,而此时看来,他的手里显然是有着一项专利的!
“难道……还真要加上一个发明家的头衔么?”想到这里,孙林也不免失笑,可不管怎样,先跟这个“苏先生”见见面再说!
得到了韩俊的认可,苏维康心里着实松了一口气。不过,说起如何让现代集团这方面“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和韩俊所代表的百通风投此次提醒的重要性,实在让苏维康有些挠头。
多年经商的经验告诉他。“挟恩图报”这种的做法,总要做的不着痕迹才显得漂亮,否则只会让别人反感,落人口实。
如果他恬着脸地跟现代的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