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人,有着政府支持的万俊公司可不会像大众所认知的那样“仁义”,那样“和善”,动辄几百上千万的索赔,是那一两成的利润能比拟的?
“姜总,到目前为止接受合作协议的中小厂商已经达到四十二家,其中有十二家规模较大的,可以为其提供生产线,剩下的三十家,规模中等,可以进行组装工作……预计产能,年产两百六十万台……”
合肥,在一次例行会议上,外联处的主任拿着手里的文件,一一讲解给姜万勐听。与会的各个部门的领导,得到这个数字之后无不欢欣鼓舞,原本在他们看来无比棘手的问题,老板却轻描淡写地将他们转化成了自己的力量。
不仅最大程度的打击了仿冒,还成级数的提高了自己的产能,这些个组装厂,生产厂,如果换做自己亲自来做,恐怕绝对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可此时看来,仅仅一个多月,居然就能形成如此的规模产能,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此时的姜万勐才真正的放下心来。他现在甚至已经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原本让他头疼不已的生产问题,只需要不断培训技术人员,分派到各地指导合作厂商生产即可。腾出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再次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去。
不过,在安心的同时,他则非常清楚,这个法子,还是那个神交已久却素未谋面的韩俊提出来的,虽然他的照片多见诸报端。可两人一个忙碌于滨海,一个打拼在合肥,都是分身乏术,哪里有见面的机会。
“恩,很好,对于跟我们合作的厂商,我们要给予最大热情的帮助,和最好技术支持,当然,对于那些依然不接受合作条约,以及没有过来的,我拟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打假部门,大家意见如何?”姜万勐听完他的汇报,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自然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散会之后,姜万勐回想了一下从研发VCD至今,几个重要的决策,甚至说关乎存亡的决策,几乎都是在那个素未谋面的投资商的指引下进行的。有时候想起来,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当初接到韩俊的电话,也没有见过面,他怎么就那么轻易地相信了他的身份?可结果说明了一切,如果当初自己犹豫了,或许,今天恐怕就是另外的一个局面了。
有了如此多的合作厂商,让姜万勐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了下来,心里暗道:“差不多是时候去见见我的那个投资商了……”
94年的新年,对于韩俊来说。是喜悦并同着纠结,喜悦的是,自己参与的各个产业全面开花,带来的收益大的惊人,特别是苏维康原本自作主张的那个投资,带来的收益甚至超过了铜矿,当然,韩俊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铜矿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在短时间内是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撼动的。不过有了投资VCD所带来的收益,对他明年转战自己既定的生产市场却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力补充。
可纠结,也依然存在,93年年底、94年年初,火热的VCD市场,又要处理仿冒商的问题,联络记者发表声明,商业协会应酬不断,牵扯韩俊大量的精力,1月底的年终考试,韩俊的钥匙上即便挂着柯南,可最终除了专业课之外,其他科目无一例外地挂掉了。为此,他遭到了来自寝室全体成员取笑,大叹“有得必有失”。
当然,当“事情”真正来临之后,韩俊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想和不适,尽管“金身”被破,那校长还真能不发毕业证给自己?即便不发,又有什么关系?
真正让韩俊纠结的是,于长胜要走了。
这两年多来,在于长胜或明或暗的帮助下,着实给韩俊省却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有可能,韩俊真的不想让他就此离开。
可是,总不能挡了人家的升迁之路吧?对此,出了衷心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之外,再无其他。特别是得知于长胜要调任却上海市委担任要职,韩俊也是为他高兴,上海这个历史性的国际大都市,岂是一般人能去的了的?而于长胜凭借着这些年所做出的成绩,也算是实至名归。
年前,交接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没有特别的送行仪式,尽管是升迁,于长胜也不会搞个什么庆祝会,那只会被人认为是变相敛财的手段,对声誉不利,无论如何,低调,都是应该时刻保持的。
而且在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人再去关注他,不论升迁还是调职,一来,反正他都是一个要走了的人,这个时候却巴结人家还能在上海提携一下远在滨海的你吗?二来,也是为了避讳某些不必要的麻烦。要知道,**的山头也不是铁板一块。
可韩俊并不在乎,他觉得于长胜这两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