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都在“虎视眈眈”着呢。
接手一个月来,没有一辆自行车被生产出来,只是在仓促间选举和安排了新的管理层,而工人却拿着比原来高的工资,很多人都不理解韩俊的做法。起码,从他的表现上来看。颇有一种“有钱烧的”感觉。
当然,即便是海信集团内部的人都了解了韩俊计划,也不见得都能理解韩俊为什么要这样做……
叶昕跟着从北京运送新生产设备的车队返回滨海,对公司的计划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他的心里依然有着浓浓的疑惑。
许世勋跟他在北京配合了大半年,一起盯着蓄电池项目的研发,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设备运回来一个星期,下班之后,叶昕喊着许世勋俩人在台东的一家小酒馆里喝着酒。
闲聊间,不免谈到了老板收购的自行车厂上面去。
叶昕问道:“许大哥,要说老板却是深谋远虑,去年的时候就让咱们盯着蓄电池,又让他们联合电机研究所合作研发轮毂电机,看起来早就准备生产电动自行车了。”
许世勋微微一笑,说道:“是呀,老板这手玩的确实漂亮,我们……呵呵,大大的不如呀。”
94年7月底,国家出台政策救市,他所购买的那些股票,在11月的时候终于解套,还有少许盈利。他所欠的那些钱,韩俊早就帮他还上了。这份恩情,让他感动的无以复加,特别是韩俊当初告诉他的“救市起码要七八月份”的精准预言,更是让他大为折服,即便是他现在还清了韩俊的钱,还小有盈余,也丝毫升不起离开韩俊的心思,这个年轻的老板有太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也的确是个值得他辅佐的人。
叶昕听完,咂摸咂摸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许大哥,我觉得吧,老板既然想做电动自行车这个项目,为什么不自己建个厂?你可能不知道,凭着老板的关系,他弄几块地实在太简单了,也花不了几个钱。就算是缺工人,要是老板不收购自行车厂,那厂子破产是一定的,到时候老板在全盘接收自行车厂的工人,还赚个好名声,多好呀!你看现在,咱们这么好的项目,说出去大伙儿都很有信心,可这负债,啧啧,两个多亿啊,这得还到什么时候?”
说罢。叶昕摇了摇头。
许世勋听完哂笑一下,叶昕有些小聪明,分析的也是在理,可许世勋看问题的角度却跟他完全不同,说道:“小叶,你感觉,要是老板自己建厂,真的能博个好名声吗?”
“是啊?难道不是吗?”
许世勋缓缓说道:“我看未必。”
“恩?怎么说?”叶昕问道。
“小叶,你没了解一下自行车厂的历史吧?”
“这有什么关系吗?”
“咱们先不说工人的问题,这个自行车厂在建国后不久就成立了,从当初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国家一直很关注这个工厂,岂能是那么容易让它破产的?而且,一旦破产,受到牵连的人也会很多,他已经负债这么多了,这些钱要谁来还?”许世勋不紧不慢地说道。
叶昕闻言一怔,缓缓地点点头:“许大哥,你的意思是……”
“老板考虑的比咱们都要远的多,他不仅考虑了工厂本身的问题,还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你想想,如果老板等自行车厂破产了。再接手工人,恐怕到时候记恨老板的人,呵呵,就不是一个两个了,而那层次也将高的很多,多了不用说,一个‘落井下石’的大帽子,就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住的。”许世勋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紧接着,许世勋说道:“咱们再说说工人,你没当过工人。或许不清楚他们的心思,厂子就跟他们的孩子一样,要是厂子死了,哪怕换个同类型的工厂,短时间内,他们怎么会有归属感?咱们想的是不错,想全盘接收,可有多少人一定会去新工厂工作?损失的那部分人又该怎么办?熟练工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
“这个……”听到这里,叶昕缓缓地点点头,说道:“也对,就算成立了新工厂,想必老板那么多关系户,也要往里安排点人的。”
“不错。”许世勋微微一笑,韩俊的朋友众多,要是他开设一个新工厂,有些不能拒绝的关系往里安排几个人,韩俊又能如何?一个刚刚新生的工厂,那种做法是最让人纠结的,还不利于管理和团结。可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自行车厂负债累累,有哪个不开眼儿的还想着往里安排人?找郁闷吗?
“要不说,老板这手玩的漂亮,不仅方方面面的人挑不出刺来,还真正正正地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