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但都被自己否决掉了,即便是最有可能的于长胜,他总不能打个电话去求证。这样做,韩俊会感觉怪怪的。
既然想不通,索性不想,起码现在看起来,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一个星期后,韩俊把自行所能想到的问题一一列举了出来,随即把海鑫集团一众高层管理召集到了一起。
他对于如何操作上市的事情,也不甚了解,群策群力之下,才能找到最可行的道路。
这是一次小型的会议,到场的人不多,只有区区五六人,却是海鑫集团的最高首脑层,包括了原先建立公司的金芳、朱培江,第一个得力干将白猛,也包括麦克代森这个美国佬,还有许世勋他这个背后的幕僚,当然,也还有苏维康。
当韩俊提出,他准备策划公司上市的时候,几个人的反应却是大不一样。
公司上市,说白了,就是把自己手里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到社会上公开发行,此时海鑫集团的股权,说起来跟别的公司有些不太一样,可是说是“清晰的混乱”,之所以说他“清晰”,是因为当初铜矿一介入,老朱原先在博物馆的股权已经分薄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后来,当内部股在海鑫集团内部发行的时候,老朱等人手中原先的股份,作价换购成了内部股。韩俊对公司掌有绝对的控制权。
说它“混乱”,是因为当初发行内部股的时候,韩俊仅仅停留在初步的想法,也就是单纯的为了集资从而扩大铜矿的生产。
至于他具体发行了多少内部股,而这些内部股究竟在海鑫集团所有股权中占有多大的份额,实际上不光是韩俊,就连其他人也都不甚明了。
在做的这些人,只知道白猛手里有股值5万的内部股,老朱手里有140万,苏维康手里有62万,而最多的麦克代森却有着300万。至于当初韩俊派送的那些干股,还有公司里其他员工以及矿场上的工人手里的加上后续出售的,差不多有个400多万。一来一去,早先发售的内部股股值,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样子。
经过粗略的测算,这一千万也仅占海鑫公司实际价值的3%左右,但有个问题,海鑫铜矿的实际储量巨大,韩俊心里很清楚。可对外宣称的是9万吨,那剩下的资源,是否要对外公布,则是要仔细考虑清楚的。
海鑫集团目前的实力看似强大,可一旦铜矿的储量公布,有更为强大的势力觊觎过来,谁也不敢保证没有失去它的危险。
所以,海鑫集团真正值多少钱,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
这一点,虽然对外是商业机密,但海鑫集团的这几个高层心里都是明白的。麦克代森是美国人,他在美国接触过不少上市公司,对于上市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尽管中国的情况略有不同,但“圈钱”的结果是一样的。
是以,一听说韩俊有运作公司上市的想法,大感兴奋的他立刻表示了赞同:“赞美上帝,亲爱的老板,上市绝对是个发财的买卖。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公司的实力展现在大众的面前,要让未来的股东们,对我们充满信心!”
而老朱则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意见:“韩总,我认为现在上市并不是个很好的时机,您看,咱们自行车厂现在刚刚整合完毕,各项生产也刚刚有点起色。说实话,咱们并不缺钱,为何要现在上市呢?”
老朱的意思很明确,公司要发展,但也应该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来,韩俊想要上市的提议,在老朱看来,有种没有学会走,就想跑的感觉。
俩人一开口,立刻形成了两种鲜明的观点,一方是赞成上市的“激进派”以麦克代森为首,苏维康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他的这一边。
而另一方则是认为应该暂缓上市,主抓好生产的“保守派”以老朱为代表,金芳认为上市会分薄韩俊手中的股权,而且她也认为公司不缺钱,理所当然地支持老朱。
白猛看着这个,又看看那个,这样的事情韩俊能叫着他一起过来讨论,让他受宠若惊,但实际上他自己心里也没有一个谱,他习惯了唯韩俊马首是瞻,表示韩俊怎么做,他便支持。
作为韩俊来讲,他虽然想立刻上市,但前期的工作必须要好,那么,手下这帮人必须齐心协力,而他自己也不可能事必躬亲,具体的事情还要他们去做,是以,计划必须要告诉他们,在认识上要达成一致,即便最终结果是选择上市,所有人的思想也必须统一,即便他们有其他的想法,韩俊也要设法把所有人的想法,导向到同一个方向上去。
四人观点鲜明,各抒己见,都想说服韩俊,就在这个时候,许世勋得到了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