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根据负责签合同的海鑫集团法务部门的汇报,到目前为止,已经跟海鑫集团签订技术授权协议的厂商共有28家,授权费用几乎在一个星期内就到账了,至此,不仅当初投资的那笔钱回来了,还大有盈余。
此时的他可谓春风得意。
厂子的生产上去了,销售情况也是大好,除了等着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便是等待着麦克代森给他的回复。
对于美国那边的情况,韩俊不甚了解,他只是从笔记里知道,那家自己想要收购的企业,在未来会有一个很不错的发展。
至于如何谈判,进展如何,他一点都不担心,麦克代森是挥舞着支票去的,在此之前,他也告诫过麦克代森“具体如何操作,你自己拿主意,不用来询问我,我希望你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会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并且,除了收购那家公司,韩俊还给他安排了另外的任务,就是拉一个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过来。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准备上市,凭着他们这仅有的几个人,绝对忙不过来。而且,日后要涉足国际贸易,一帮外国面孔的人,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占优势的。
吕文也是说到做到,并没有给韩俊耽误事儿,他把海鑫集团准备上市的申请,直接递到了省委书记的办公桌上。他自己跟证监会是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根本不认识那个圈子里的人,但其他人认识啊。
在他的申请中,将海鑫集团从成立至今所做的工作详细地汇报了一番,特别是自行车厂目前的近况。
要知道,自行车厂虽然是生产电动车的,但它能被盘活,且业绩不错,得到好处可不仅仅是它一家。经济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就拿自行车厂来说,它要出产自行车,需要大量的模具,相应的生产企业自然会得到大量的订单,比如,制动需要钢丝,则钢丝绳厂会得到大量的订单,轮胎需要橡胶,则橡胶企业一样可以得到大量的订单。是以,一个企业从新焕发出活力,起到的将会是一个以点带面的整体带动作用。
有着这么多的功绩,即便是省委的领导,看在眼里也是十分的欢喜,虽然海鑫集团成立仅仅三年不到,在上市公司的硬性指标上略有不及,但并不影响领导们对它的支持!他决定,百忙之中抽空去一趟滨海,实地看看,这个年轻的企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被各方关注着,此时的韩俊成了大忙人,身为滨海商业协会的副会长,且一接手就盘活了濒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