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的眼里,却是无比的刺目。
他所担心的,却是笔记里略有提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仅仅是略有提及,全是因为笔记里也说了对中国没有造成直接的冲击。
但韩俊的问题是,他的电动自行车在泰国、越南等地的销路都是不错,可那里正好地处东南亚,如果那里发生经济危机,他的电动自行车必然会受到波及。
韩俊从去年年底就开始想这件事的解决办法,却一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等地方法。
随着97年的到来,那种危机来临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了。
既然想不出办法,韩俊索性来个快刀斩乱麻转让国外订单!暂时放弃东南亚市场,专心做国内!
金融危机也是东南亚的事情,对韩俊的冲击也只是对方下了订单,韩俊生产了电动车,对方破产,付不起钱,仅此而已。那我不跟你玩了,到时候你破产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吗?
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这同样是因为他不可能把目光停留在这里很长,所以,越是简单的办法,对韩俊来说越是有效。
韩俊并不知道这场金融危机的力量会有多大,也不知道影响会有多广,当初将东南亚的市场分包出去也不是没有分薄风险的意思。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风险,只不过是大小不同而已,很难说走在马路上不会有失控的车子突然冲过来。何况韩俊还是有这笔记这个作弊器,他怎么可能不会做好准备?
既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规避他。不给它影响自己的机会,那它就等于没有影响。
但是,所有的事情不仅有风险,也是有代价的,韩俊也明白如果自己那样做了,的确不会给韩俊集团带来任何损失。但他并不知道那个所谓的金融危机什么时候会爆发,一旦他过早地脱离了东南亚的市场,那他前段时间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流失掉。
这似乎是一个囚徒困境,走有走的好处和坏处,留有留的好处和坏处,究竟如何选择,着实让韩俊挠头不已。
笔记里的记载不多,似乎这场金融危机并不厉害,但万一是作者对此不感兴趣呢?那自己要是掉以轻心,结果可就要杯具了。
“**,有杀错,无放过!这趟浑水,是坚决不能趟的。”
2月底,韩俊只身来到自行车厂找到了黄厂长,少有地对生产情况进行了“关心”。
“我们的订单现在已经排到4月底了,如果两个厂区全面开工的话,大约在2月中旬就能提前完成订单并交付。”
听着自行车厂的黄厂长将近期的情况一说,韩俊沉吟了一下,吩咐道:“从现在开始,我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