蓁蓁等待亨利兑换美元的这段时间,她临时租了一间小平房。
为了顺利租到房子,她甚至不惜给房子的主人,付了整整一个月的租金,还承诺只使用几天,过了几天之后,他们就可以回来住了。
房子的主人欣然同意了,拿上一个月的租金,全家搬到乡下的亲戚家里暂时住几天,把房门的钥匙交给了李蓁蓁。
过了好一会儿,服务员们终于算好了价钱,打好包装了。
还是那个服务员出来说话:“女士,我们已经都算好,一共312件古董,原价16650块钱美元,您买得多,我们给您批发价格,按8折算,所以就是13320美元。”
又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蓁蓁,继续鼓吹道:“您不是要买13500美元的货吗?这还有180美元没有用上呢,您要不要再给挑一点儿?”
李蓁蓁摇了摇头说:“算了,这次就先这样吧,今天就买这些就好。”
说完,不顾服务员期待的小眼神,掏出钱来付了账。
现在,摆在李蓁蓁面前的,可就是大大小小好几十只箱子,她要怎么搬回去呢?
李蓁蓁转过头来问服务员:“你们店里有没有提供送货上门?我在这琉璃厂旁边有间仓库,要是可以的话,就帮我搬到那边去吧。”
服务员热情地说:“当然可以了,像您这样的大宗买卖,我们每次都帮忙送货上门的,您等着,我这就招呼人跟着您一块走。”
李蓁蓁满意地夸奖他:“嗯嗯,你们很不错,下次如果还有需要,我还会再来的。”
服务员赶紧表示:“哪里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欢迎您下次再来。”
李蓁蓁和亨利带头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串小尾巴,服务员们拉着铁板车,帮李蓁蓁把箱子都送到她事先租好的房子里。
等送走了服务员和亨利,李蓁蓁赶紧关上门,一挥手之间,就把全部的箱子都统统收进空间里去了。
第24章 买车风波
李蓁蓁做好了计划之后, 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准备起来了。
在她的计划里,必须要有一辆自行车, 将来才好方便行事。
但是,要想购买一辆自行车, 需要用到好几十张工业券, 不仅如此,还需要用到自行车券。
若想得到工业券, 倒也不是一件难事。
只要是工人身份的人,每个月或多或少地, 都会分到一些工业券。
工人们的数量很多,所以工业券的数量也有很多,不算特别稀罕的东西。
主要是这自行车券比较难以得到,一般人还真没有。
这个时候的自行车券, 可以说是相当紧俏了。
有一个流行词, “三转一响”,又叫“四大件”, 其中就包括了自行车。
一个家庭里,要是能把“三转一响”全部购买齐全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已经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那些在自行车厂上班的工人,往往能够比别人更早地拿到自行车券。
但是,有了这自行车券之后,要想真的购买到一辆自行车, 还需要花上一两百块钱。
这个价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得出来的。
因此,总会有一些暂时不需要购买自行车的人,把他们手头上的自行车券拿出来卖掉。
李蓁蓁要打的就是这些人的主意。
她打算到自行车厂的家属区去探探路,看看有没有机会买到一张自行车券。
当然,要做这样的事情,是需要掩人耳目的。
李蓁蓁再一次穿上了那身破烂的棉袄,乔装打扮了一番,就去了自行车厂的家属区。
这时候的自行车厂效益非常好,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了。
所以,在自行车厂的家属区里面,往来的工人和家属们,看上去都比较有精神,身上穿的衣服也比较体面。
现在正是早晨上班的高峰期,很多工人告别了家人,陆陆续续地出门了。
李蓁蓁不敢随便在路上逢人就问,她观察了很久,等这些工人们都出门上班去了,才走到家属楼里面去。
她刚才躲在暗处观察,已经物色了几个目标,都是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留守在家里的中年妇女。
李蓁蓁走到其中一个目标的家门口,伸出手来,轻轻地敲了敲门。
“谁呀?”从门里面传来一声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