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都市鉴宝师 > 第 48 章

第 48 章

单的道理,昏了头的周南明竟然想不明白。还妄想着通过打击周夏,来增加自己对他的好感,究竟是谁给他出的馊主意。答案呼之yù出,周夏升职为高级鉴定师,享受和徐振东同样待遇的事情,在公司也不过刚刚宣布,周南明就得到消息赶过来说是捧场,其实是砸场,除了和他相交甚好的柳随风,还能有谁?

徐振东则在冷眼旁观,看周南明谦虚礼貌中,却掩饰不住得意的样子,根本没注意到,柳玉晴对他的印象又低了几分。想来也是,你这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占尽了莫大的优势,还妄图以此博得美人的好感。

相对而言,周夏看得就顺眼多了,虽然对他鉴定古代字画的水平扔心存疑惑。但这小子也不笨,反正不管结局如何,先把退路找好再说。而且从柳玉晴的表情来看,不管结局如何,他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十三章真假难辨

周夏这时候自然不能退缩,周南明更觉得胜券在握,在众人的瞩目下,将他带来的两幅画给拿了出来。

周夏不用看都知道,周南明用来考验他水平的这两幅画,绝对不简单,而且,绝对不能以常理去分析,很有可能,看起来最像真的那幅画,反而是仿品甚至是赝品,而不起眼的,则是真迹。

当然,一切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周夏也不忘问周南明,这两幅是怎么得来。

周南明回答说是从一朋友那淘来的,至于他朋友从那得来的,他就不得而知了。他这样一说,等于这鉴定古代书法字画的重要依据之一,传承有序,就没啦!无疑,又为这番鉴定增加了更高的难度。

而且这还不能算是周南明故意刁难他,因为,市场上的很多古画,这来路都不甚明了,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就看个人本事如何,眼光是不是够。

而周南明拿出来的第一件画作,是件立轴的平林远岫图。铃印落的是元代画家倪瓒,画到不大,高约一米,宽大概在四十厘米左右。

周夏还是习惯于先依靠自身能力做鉴定,再和系统的判断做对比,从中,也能学到不少的东西,增长自己的见识。

由于他是考古系科班出身,习惯先从材料进行鉴定。这次也不例外,他首先鉴定的就是作画的绢纸,看其年代是否真的到了元代。

周夏不仅用放大镜仔细观测绢纸的每一处地方,有的地方还要用手细细摩挲,甚至用鼻子轻轻嗅闻。他想仔细辨别出,在材质方面,是否有做旧的痕迹。

倘若是现代新防的作品,首先,材质这一关就要被打回原形,仿古做旧,百密一疏,总是会留下一些痕迹的。当然,也有些高仿品,舍得投投入,用的绢纸都是古时候保存下来的纸张,那周夏这招就没多大效果。

周夏在细细鉴定的时候,对古代字画根本没啥研究,只爱看热闹的王超却注意到,周南明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微笑。这让王超感觉有些不妙,因为周夏的这点习惯,周南明应该是清楚的,倘若是用老纸新仿的,他这一招根本不管用,反而还容易被误导,就看周夏会不会受此影响了。

周夏很快就将纸张材质的鉴定结果做了出来,他并没有发现任何明显的做旧痕迹,这幅画所用的绢纸,其年代,最少也有个四五百年,再往前也是相当有可能的。然而,仅仅这样是肯定不够的,想就此作出鉴定结论说是真品,那也太儿戏了。

可接下来的事情,对周夏来说就有些难度了。

因为他本身对古代字画的鉴定并不擅长,对倪瓒这个元代画家,也只知道他的生平,以及作品的主要特点。他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而周南明拿来的这幅画,又不是倪瓒生平最得意之作,周夏之前又没有机会没见到真迹。即便是后人临摹之作,以周夏现在的水平,想要确切地鉴定出来,

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想到这些,周夏的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起来。

看到这一幕,周南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然而,周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开动脑筋,急速回忆着关于倪瓒的一切信息,尽管他觉得这天他的记忆力好像比过去要好那么一些,但能想起来的东西,仍旧是不多。

但倪瓒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影响着后世很多明家,比如董其昌,石涛等明清大师就对倪瓒推崇备至。甚至,倪瓒还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书画家之一,这点周夏还是相当清楚的。

这时候,周夏也强迫自己,先从普通人的角度去分析鉴定这幅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