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守宫砂(原版+修改版) > 第179章

第179章

下,李世民其实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急进,这些其实早有说法,在我看来也的确如此,他到晚年,不惜高龄之年御驾亲征高句骊,在此战中受伤,后不久驾崩,高句骊一战在历史上也算有重大意义,但是以当时两国势力之悬殊,李世民御驾亲征也并未能拿下高句骊,高句骊成功守卫住了自己的国土,李世民不算输,但也不算赢,而他年轻时冲锋急进的性格更是可见一般了,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大破宋金刚,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至高壁岭,总管刘弘基谏曰:大王破贼,追到这里,功绩已经够了,还要深入,这是不爱惜自己,何况兵士们已经又饿又累了,不如先在这里休息,等后面援兵粮草都来了再打。李世民却说:宋金刚现在是qiáng弩之末,军心溃散,攻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须要趁这个机会,把他一举彻底击败,等他再想到计策,就打不下来了。

别人不敢在劝他,追进了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李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夜宿谷中。由此可见这人是相当执着的一个人,咬住目的就死不松口,勇猛而少谨慎,当然这既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而在这之前长安还有一战,他在夜色中,带着几百骑,突然杀进敌营,斩杀千余人,这才是他的作战风格,直来直往,一打到底。

而在大败薛举的一战中,作风一改往日,一直耐心的拖着薛举,耗到薛举大军疲惫不堪,人困马乏,长期正面坚壁挫锐(这句是个重点,长期的,耐心的耗着)开战后,又以退为进,而后又从后面突袭,浅水原一战大获全胜,其实以上这些说法网络上全有,只不过我列出了更详实的推测理由,而且我还能罗列出许多细节,不过过于繁琐,大约也没几个人有耐心看,此处就不一一罗列了。

之后大破刘黑闼一战,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两联手打下来的,刘黑闼死于李建成之手,单这一点就能给李建成记上头功了,但是史书多记载的是李世民的功绩,李建成在此,只被一笔带过。

正是因为公主功绩卓著,我对我的推测更加肯定了,尤其还有这样一段野史记载,李渊因为平阳公主功绩卓著,而欲破格封其为王,号昭王,却因朝中忠臣反对而作罢,而这反对声中,有没有李世民推波助澜,还真不好说,之后李世民玄武门杀死长兄弟弟,可是没什么留情的,所以他排挤甚至于剥夺功绩暗中加害平阳公主的理由更加充分了。

而且还有一个明显的疑点就是,唐之前,贵族妇女的名讳还会被载入史册,唐开始,越是身份高的女性,名讳越成了忌讳,李渊的女儿们,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名讳,有人说,这是出于对闺中女子尊重和保护,名讳小字是不可轻泄的,我却不以为然,众所周知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风气最开放的时候,有人曾经详细举证推测,是因为李世民对平阳公主心怀有愧,到晚年时更加惧怕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这是大多是帝王共有的特征,愈是晚年越相信神鬼之说--所以不许众人提及,更没有载进史书,又没有更好的理由加以掩饰,便冠冕堂皇的说是出于尊重和保护,平阳公主不被提及,怕引人议论,于是索性一个也不记载了。

翻的史料越多,我越是排斥别人创作的凡是跟平阳公主有关的一切东西,因为我从来不曾看到有人会花我这样的jīng力心血去仔细研究她这个人,让我有一种平阳公主被糟蹋了的感觉,而事实也是如此,就如大唐双龙传里的秀宁,始终,只是个陪衬。

我一直qiáng调判断事物优劣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但是对平阳公主,我没办法不感性,也许是因为她英年早逝,又或者是觉得命运对她不公。

本想把这个多发几贴给别人看看,但是李世民的脑残粉太多了,容不得别人有半点质疑,于是我就自己发这里就好了,李世民被chuī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帝,但是多少人忽略了当时的那个大环境,当时的那个大环境,连年战乱后的平稳,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的生产力解禁,老百姓的生产力立刻恢复,经济增长确实是空前的,但是贞观之治是无数因素造就出来的,李世民固然有他的功劳,但是功绩并没有大到被现在chuī捧成的这个样子,历史上又有多少有脑子有手段的明君因为时运不济而落马?时势造英雄罢了。

36

36、第三十二章 ...

陈氏爱情攻略第一条:想让别人爱你,先要让别人信任你,并且要让别人觉得你值得信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