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布满了伤痕,但是这一点也不能影响陈默对她的迷恋,反而让她更加怜爱。
一个多月后,李秀宁亲迎李渊,引jīng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边。
陈默又发现了史书上最大的一个谎言。
“太宗自趣司竹,贼帅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皆来会,顿于阿城,获兵十三万。”
实质上,他所率兵马仅三万余人。陈默叹了一下,历史骗人不浅,只不过她那会看史书的时候要是多花点脑子想想,就会发现,隋末时人口不过两千余万,遍地军阀,这些军阀个个拥兵自重,这两千多万人,刨去老人孩子妇女,所剩的那些青壮男子就算全去从军了,李世民由太原引兵而来,能有多少人剩给他?十三万人?简直天方夜谭。
实际情况是,长安周围是当时人口最密集之地,盘踞关中的李秀宁才是当时势力最qiáng盛的军阀,没有之一。
陈默心中暗自唾了一口:“啊呸,这操蛋的史书。”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我只想说,觉得雷的孩子,是不是除了言情别的什么书都不看?
58
58、第五十四章 ...
实际上李世民出太原时,仅领兵一万余人,李渊以李建成为左军大都督,率军北伐,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进军长安,彼时,李渊虽为太原留守,手握重兵,但是北有突厥,太原必须要有重兵留守,必不能倾巢而出,李建成和李世民兵分两路,李世民一路上又收编许多流寇,到渭河时才有三万多人。
史记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
由此见此人也是相当有头脑有能耐的一个人,只不过陈默眼看着历史记载很多地方跟真想完全不是一会事,不自觉地开始对以前所知道的所有东西都产生了怀疑。
李世民和李秀宁汇兵渭河时,他才十八岁!也就是说大业十一年时,他只有十六岁,当然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嘛,这正说明了李世民胆略过人,才智出众………….
汇兵时,陈默一眼看到远处一个少年将军翻身下马向李秀宁走了过来,看眉眼倒有七分像李秀宁,英姿勃勃,身量颇高,比李秀宁要高出大半个头来,远看着就相当有jīng神。
李秀宁也翻身下马,笑道:“居然已经长这么高了。”李世民笑笑,说道:“姐姐近来安好?”他说着目光扫视了一眼李秀宁身后,然后看到了陈默。
陈默看他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心想总该见面大概招呼,于是抱拳道:“秦……..”话音未落,陈默突然反应过来,伸手掩了自己嘴巴。
她的举动引发了那姐弟两的疑惑,都奇怪的看着她,陈默急忙上前,笑道:“这位就是李公子吧,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
李世民脸上带些笑意,抱臂挑眉看着陈默,李秀宁笑道:“这是我的军师,叫陈默。”又对陈默说道:“你叫他三公子便是。”陈默急忙重新抱拳行礼,说道:“三公子好。”
“好。”李世民不经意的点点头,算是回礼:“姐夫那日回来,便跟我提起你了,说姐姐对你极为赏识。”陈默脸上笑笑,心中却想,其实是抱怨李秀宁对她太放任了吧?
当晚,军队在渭水边扎下营寨,陈默自是跟着李秀宁睡一间帐篷,后勤部队就地垒灶做饭,吃过了饭,陈默会去找李秀宁,刚过去就见柴绍在帐中,陈默急忙止了脚步,听到里面一些索索声响,李秀宁的声音不快的说道:“你别闹了,这是在军中,那有空胡闹?”
柴绍却道:“我一离开你就想你想得不行,你也不可怜可怜我?”陈默听着心里狠狠呸了一口,心道一离开就想,那个时候又怎么撇下李秀宁自己跑了?
不过陈默也就是愤愤的找借口撒气罢了,那种情况下没什么抛下不抛下的,再说柴绍也清楚李秀宁的能力,不甚担心她脱不了身,要说抛弃,李秀宁还抛下自己姐姐在长安,也没顾上管不是?事急从权,也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耳中又听李秀宁说道:“你快放手!晚上陈默和我睡一处,别让她回来看到了。”柴绍却依旧缠着李秀宁不放,笑道:“叫她晚点回来。”李秀宁情急,怒道:“柴绍!这是在军中!”
陈默想了想,退远几步,又重新往帐中走去,一边走一边叫道:“姐姐,今天这天气好冷。”她一边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