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前去捕获它们。然而,我们确实一直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移动」,只是这目的不为人知罢了。
我们「家」建在市公所隔壁,岛上众多「人家」中,这里属于最古老的一区。半球形建筑物地板下有一根「推进棒」,「家」便乘载于其上,形式便是如此。室内只在一端的一部分设有用来微调「推进棒」的「中控室」,其余空间便是宽广大厅,一半放餐桌,另一半排列着床位。睡床总共五纵列、二十横列,我们躺去了一半,各自睡在自己床上;换言之,百张床中,我们只用了五十张。每张当然都是单人床,所以我们共有五十人躺在上面。隔天清晨,剩下的五十张床不知何时已被睡满,亦即人数也加倍为一百人。新出现的「我们」,起床后跟我们一样到食堂吃早餐,然后列队前往岛的尽头。在食堂张罗伙食的人,是负责打菜的阿姨们。新的「我们」要做的首件工作,是上学、建新「家」。随着每晚重复再重复,随着「家」的数量增加,岛屿也跟着逐渐膨大。上午,为了填补「移动」的能量,每家每户都在推动「推进棒」。
对了,就是「推进棒」。实际上,那是一根长长的棒子,即使我们二十五人并排站在其中一端,空间也还绰绰有余。剩下二十五人则站在另一端。正中央是有如停止按钮般的半球形「家」承载于上(事实上家并非「停在上面」,而是浮在空中,转动「推进棒」时,「家」不会跟着绕圈)。推动「推进棒」产生的能量储存在地下,当做「移动」的动力来源加以利用。
「家」完工之前,新的「我们」必须上学。在学校的实习时间,会教「我们」盖房子。也就是说,学校就像为了建造更好的房屋,以及令建好后的家营运起来的机构。学校在「家」后方,中间隔着市公所。下午上课。担任教师的阿姨们,将有关这岛上庞大系统的「教养」传授给新的「我们」,如气象、地理、数学、化学,还有乐器。乐器种类因当时指导阿姨而异,我们是排笛。我很喜欢这堂课,迷上排笛,比「我们」之中任何人都拿手。结束学校课程后,原以为与排笛缘尽于此,没想到担任级任导师的那位「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