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以坐的是人力三轮车。虽然三轮车收费贵点,但是一个人坐到钟楼是2角钱,五个人坐还是2角钱。他们一共八个人,叠罗汉似地挤在一辆三轮上,颇有点后世阿三哥们搭火车的感觉,二大爷觉得他们实在是有点欺负踩三轮的师傅。
踩了半个多小时,一群人好不容易到了钟楼。下车时郑意安多给了一角钱车费,对师傅道了声辛苦,这才领着一群小的们上了钟楼。
这钟楼去年才结束修复工作,此时上来,那些因战乱而留下的残痕基本都再难看见。一路跟着人流慢慢移动,偶尔能听到不知在何处的解说员,带着点口音的讲述着这座古建筑历经了怎样的风风雨雨。
二大爷是个肚子里没多少墨水的人,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字他看着都差不太多,只有当介绍到那座“历世久远,神武有灵”的景云钟时,他才来了点兴趣。他们此时看到的只是一个仿品,真品存放在西安碑林里。那真品发出的钟声就是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年播出的新年钟声。
大人们看这些还觉得有意思,可几个小孩就没那个耐心了。转了一圈下来,郑意安说要出去了,几个小的们竟然乐的直跳。
出了钟楼,外面一派热闹景象。各种小吃里,羊ròu泡馍、兰州拉面、ròu夹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不过郑意安并没有带孩子们去吃那些,只是叫了几份胡辣汤。二大爷知道这玩意烫,连忙看着三个最小的,让他们慢慢吹着吃。这个年代的ròu太稀罕,胡辣汤里没有什么ròu丸ròu丁,都是些小面疙瘩,可这就很对得起它那低廉的价格了。
又四处逛了逛,郑意安不让二大爷给孩子们买东西,郑家几个小的都懂事,虽然很想要可一点也不会吵着大人买。只不过等郑意安转过头去,二大爷就会朝几个小的挤眉弄眼,惹得大家咯咯直笑。
晚饭前,两个大人带着孩子们回到了郑家。吃过饭后,二大爷说了明天他想带郑吉达和郑秀在附近逛逛,中午可能就不回来吃中饭了。
郑意安夫妻俩嘱咐了几句注意安全,就随他去了。只有另外三个要上学的小子,羡慕的不行,老三郑吉敏转着眼珠子,一看就知道在打什么鬼主意。
第二天,郑吉敏装病不成反被揍的上学去了,二大爷则带着三个小孩出了门。
郑吉达本来以为只会在附近玩一下,结果出门二大爷就把他们抱上了三轮车。二大爷“壕”气冲天的对着三轮师傅问了句“包你车一天多少钱?”
问清了二大爷要去哪些地方,三轮师傅最后开了个两元钱。二大爷没砍价,这钱赚的辛苦,他也不缺那个钱。
一行人先去了城墙,又爬了大雁塔。从塔上下来,几个小的明显累着了,于是二大爷一挥手,一伙人就直奔回民一条街上吃饭去了。
☆、第18章
这次没有郑意安的阻拦,每个人都美美的吃了份羊ròu泡馍,连三轮师傅都不例外,人家师傅推辞不掉只好表示从车钱里扣。
快吃完时,二大爷从背包里掏出个带着盖子的搪瓷盆子,让店里给添满羊ròu汤,外加二十个馍。三轮师傅被二大爷这土豪劲给惊到了,吃到肚里的羊ròu泡馍似乎也不那么心疼了。
吃完饭,大家慢悠悠的走走看看。二大爷忽然想起昨天看的那个景云钟仿制品,时间还早,干脆去看看那个真品好了。于是一群人又转去了碑林,到了门口,三轮师傅表示自己不进去了,就在外面等他们好了。二大爷想了下点点头,把那大盆羊ròu泡馍和饼子也都留在了车上,师傅拍胸脯表示肯定给他看的妥妥的。
老实说碑林对于这群墨水都不多的人来说,太高端了点,所以他们干脆直奔目标——景云钟。到了跟前,只见一个小亭子里有个圆形石台,台子之上,灰中隐隐泛着青的大钟静立其上。
这钟上铸有祥兽吉云,正面还有一段铭文,要是派个解说员来,能说上大半天去。可惜三个小娃遇到的是二大爷,只听二大爷咳了一声说:“啊,这个钟……恩,很了不起。你们看,好多这个,狮子老虎什么的,啊,还有这不老少字。恩,懂了吧?“
三个小的呆呆看了下景云钟,又抬头看着二大爷,一起摇头。二大爷啧了一声,心说,一群没眼色的小东西。
高大峰看他爹那样子,心想自己还是应该支持一下他的,于是伸出小爪子轻轻摸了摸上面一个鸟型图案,然后说:“爹,这是小鸟,对波?”
二大爷刚要点头说对,身后传来一声哼笑,一位老者乐呵呵的说:“这是朱雀,是很厉害的神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