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供货的事情。
巧云负责织坊的管理,织坊究竟有多少生产力,在规定日期内能有多少产量,都得巧云说了算。故而她也躲避不开,在众人各自报出了自己想要的数量,韩掌柜扭头征求意见时,巧云就只能出面说话了。
“诸位,目前织坊的规模还是小了些,实在是供应不了诸位的需求。以目前织坊的产量来看,估计只能满足八成。实在是抱歉了,这已经是我最大的能耐,其余不足的部分,诸位还是另外想办法吧。”
其实织坊的库存,足以应付这些人的需求,但是巧云却并不想一下子就答应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留足够的货保本压仓。现在才十月呢,距离腊月还有些时候,谁知道那时会有什么变化?这会儿就定出去,到时候万一供应不过来,那岂不是亏了?所以,巧云只答应给他们八成的货。
这些客商一个个都是各地布庄的掌柜东家,哪一个也不是好糊弄的主儿。他们心里都明白,他们要的货,织坊肯定能够供应的过来。众人心中各自叹气,想不到眼前这小丫头小小年纪的,竟然在做生意上还有这个头脑,还真是不容小觑呢。
众人不由得想起了外面的传闻,据说这织坊,就是眼前的女孩一手支撑起来的,所有的技术全都掌握在她一个人的手里。众人敬佩之余,有的人不免也动了些心思,此等人才,若是可以为自己所用,那该多好?
众人各种心思自然是不必提,反正不管那些客商怎么磨,巧云就是一口咬定,织坊只能供应这些,其余的多一匹也没有。最终没办法,那些客商也只好同意了,然后双方当场写了契约,众人各自预付一半的货款。
接下来,这些客商便去提货,这一次他们带走的,是冬月里那一批。至于腊月的,还要等下一次,毕竟织坊暂时也没有那么多。
这些事情就不用巧云跟着了,韩掌柜领着伙计账房等人,看着往外出货就行了。等到货基本出完,也就快要天黑了,这些客商有的离着远些,今晚就得住下来明早再走。
都是常来常往的客户,韩掌柜当然要请人家吃顿饭的。于是就在镇上最好的酒楼里预备了一桌酒席,韩掌柜带着账房,陪着这些人去吃喝。
酒席上都是男子,生意又都谈完提了货,故而众人都很放得开。酒越喝越多,人也渐渐地什么话都敢说了。
“韩大哥,我想着跟你商议个事儿,咱们两个合作,在桓州也建一处织坊如何?咱们两人联手,到时候整个儿北方的市场,可就全都是咱们的了。”酒席间,一个年纪在三十五六岁的男子,挨着韩掌柜,在韩掌柜耳边轻声说道。
☆、第139章 图谋不轨
韩掌柜最开始建织坊,附近州县的人知道了,都并不怎么看好。毕竟说起来,北方并不占什么优势,尽管这边山蚕桑蚕也都出产,可是技术上面,根本没法跟南方相比。没有技术,还不是瞎往里扔钱,浪费那些生丝?
可是谁也没想到,织坊生产出来的料子竟然质量非常棒,比起南面运回来的还要好。这些人吃惊之余,便赶忙的上门来订货进货,但同时,一些人也难免动了些心思。既然韩掌柜能够办到,他们一个个财力也够雄厚,为什么就不能学着呢?
这些人打探了一番难免失望,织坊还真是没那么容易建起来。不说别的,就说这熟手的织娘,北方根本没有,从南面请,即便是花高价,人家也不愿意来。
不少人就此便歇了这个心思,左右他们这么经营着布庄就很好,没必要再去冒太大的风险。可有的人还是不甘心,总想着分一杯羹。
坐在韩掌柜旁边的这人姓方,是桓州那边很有名的一个人,家资豪富。光是绸缎庄就开了三四家,另外还有好几处别的买卖,在桓州也是个说一不二的主儿。这人家中又亲戚在朝廷里做官,跟桓州的知州还有达鲁花赤都交情不错,在桓州也是没人敢惹的。
这样的人,仗着自己雄厚的实力和背后的靠山,自然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这一次他亲自过来,其实目的并不是进货,为的就是来跟韩掌柜商议合作的事情。在他看来,只要他提出来合作,韩掌柜就该欢天喜地的答应才对。
韩掌柜一听姓方的这话,当时便有些不高兴。这个方德庸也太嚣张了吧?这是明目张胆的打算从别人手里抢钱啊。他想的也太好了,真以为这是他们家炕头呢?啥事情都是他说的算?
“方老弟客气了,这件事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还得东家说了算。东家在京城,来回的不方便,等哪时东家来了,我一定把老弟的意思跟东家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