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样,殊为不易。
论琴棋书画,舒嫣华样样不差,有这样一个姐姐压在上头,舒妍玉的确很难出彩,也难怪她总要争。
苏芸娘看着舒妍玉脸上的期盼神色,缓缓道:“二小姐,你的演奏,在你这个年龄已经非常棒了。”
舒妍玉笑了笑,仍然不死心,继续问道,“先生,那我比之大姐姐如何?”
苏芸娘默了默,淡淡道:“大小姐的琴艺,已经到了能让听者共情的地步,不需要过多的技巧,就能奏出一曲好曲子。
而二小姐你,年纪还小,如今正是要多学技法的时候,并不需要跟大小姐相比,等你到大小姐的年纪,或许不会比她差。”
苏芸娘是个琴艺大家,凡是大家,总有自己的性情,苏芸娘自己就不喜说谎奉承,就算她是被侯府请来做府里姑娘的先生,也不会为了讨好舒妍玉而睁眼说瞎话,那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所以,苏芸娘是如何想的,她就是如何说的,不过为了怕小姑娘面上挂不住,好歹是换了一个比较缓和的说法。
其实她觉得舒嫣华能在这样的年纪就奏出能让听者共情的曲子,是一件很奇特的事,就她自己本人而言,也是学琴十数年,经历过人生百态,才有现在的领悟,才能把自己的情绪如此容易就融入琴音里。
可舒嫣华才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一直以来都在侯府里过着贵女的生活,可她的琴音,居然让她听出了一丝沧桑。
这个发现让苏芸娘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得归咎于舒嫣华可能自幼丧母,总有那么一点不如意。
而舒妍玉现在才十岁,就是一个被侯爷和侯夫人捧在手心里宠爱着长大的娇小姐,除非经历了什么重大变故,否则要说三年之后,就能像舒嫣华那样,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真要这么简单,名琴大家也不会这么稀罕。
苏芸娘这话除了隐晦的说明舒妍玉的琴艺比不上舒嫣华之外,也是在鼓励她不要灰心丧气,她并不想自己的学生因为打击而失了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