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都放干水了,再说,晚上到外面去一定要穿高筒橡胶鞋,免得被蛇咬。”
这些都是叶泉有亲身体会的经验之谈,喜欢夜间出来活动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和蝰蛇等,而这些毒蛇桃源村附近的野外都有分布。
而灯光如果不强的话,就只能照到癞蛤蟆和小田鸡,像大一点的蛙类照样会跳走。
“晚上也有蛇出来吗?”元慧问道。
叶泉道:“当然,很多蛇都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的。”
陈浩还是不肯放弃,道:“我们是来野营的,带了几把强光电筒,再说大家都走在一起,有蛇的话肯定早被惊跑了。”
见大伙都想体验一下这种乐趣,叶泉也只好相陪,当下从屋里找出一个广口细颈的竹篓,一个水桶和两个网袋,然后又向叶明诚家借了三双高筒橡胶鞋,凑成五双,给五位最怕蛇的女士穿了,一齐出动。
田鸡的学名叫虎纹蛙,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成年蛙的体重可达250到500克,一般白天极少活动,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
而且田鸡与一般蛙类不同,不仅能捕食活动的食物,还可以凭借视觉、嗅觉和味觉直接发现和摄取静止的食物。
田鸡的食谱极广,不仅觅食蜘蛛、蚯蚓、虾、蟹和泥鳅等。令人难以致信的是它还吃泽蛙、黑斑蛙等蛙类和小老鼠,相当凶猛。
田鸡出没于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以及附近的草丛中。
众人听着“呱呱”的蛙鸣声,有时一照就能照到两三只,这东西的眼睛被灯光笼罩,呆在原地一动也不动,直接捉起来就行了,也有被众人的动静惊动的,慌忙逃走了。
不到半小时,叶泉挎在腰间的竹篓和陈浩、廖再华手中的网袋居然装了快一半,加起来足有四五斤,而且都是两三两以上的田鸡,像青蛙和小一点的田鸡,叶泉让众人不要捉,桃源村的人很少吃青蛙。
这样的战果让叶泉也感到意外,他以前也捉过,运气好的话也要一个晚上才有十来斤,看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制的保护,这些益虫又多了起来。
突然走在前面的元慧惊叫起来:“啊!水里有蛇。”
第65章 出发
叶泉吃了一惊,连忙上前一看,只见路旁的水沟里有一条长长的黑影蜿蜒游动,还真像一条水蛇。
“这不是蛇,这是鳝鱼,个头倒不小。”
叶泉用强光电筒照住这条大鳝鱼,再伸出三根手指头,迅速地往水面下一捉,正好夹在鳝鱼的鳃部,将这条手臂长、拇指粗的鳝鱼捞了出来,丢进谢燕提着的水桶里。
鳝鱼主要以各种小动物为食,也喜欢晚上才出来活动。
走了几步,水沟里又出现了一条鳝鱼,不过几个女孩子对这种滑溜溜的冷血动物实在有些害怕,都不敢伸手去捉。
陈浩倒是不怕,他看准了方向,猛地将鳝鱼捉在了手里,只是鳝鱼表面有一层润滑液体,陈浩本来捉住头部,很快就滑到腹部,于是急忙用另一只手去捞,但不管使再大的劲,这条鳝鱼还是在他的十指间滑动,搞得陈浩一阵手忙脚乱,结果还是掉在了水沟里,一头钻进了淤泥里。
叶泉看不过去,上前捉住这条鳝鱼的尾巴一甩,再紧紧夹住它的鳃部,任凭鳝鱼如何挣扎扭动,也逃不出叶泉的三根手指。
申剑峰叹道:“真不简单!这捉个鳝鱼也要有窍门、有功底才行。”
实际上,当地人捉鳝鱼会用专门的竹夹,也不会盲目地去找,而是用脸盆、竹筒和竹笼之类的工具,在里面装上煮熟的猪骨、猪肝和米糠之类的饵料放在田里或水沟里来诱捕鳝鱼,等第二天天亮再去捡现成的就行了。
或者找出鳝鱼洞,用带钩的铁丝串上蚯蚓,然后放进洞里去钓,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手,钓起鳝鱼来十拿九准,有鳝鱼的洞,一是水比较浑浊,二是洞壁比较光滑。
叶泉小时候,还用过一种专门用来抓泥鳅和鳝鱼的工具,就是一根棍子,一头装了有七八根针刺的铁梳,照到泥鳅、鳝鱼时,一把扫过去,泥鳅、鳝鱼就被钉在铁梳上,很少有失手的,一个晚上能捕到好几斤。
不过,捉鳝鱼最好的季节还是夏天,那时天气更热,到了晚上,鳝鱼几乎会全体出动。
捉到了几个人够吃的分量后,叶泉便带着还兴致勃勃的一行回到了院子,托他前段时间大动土木的福,新建了一个面积不小的卫生间,铺设了白色的瓷砖,解决了大家的冲凉问题。
考虑到方便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