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五年规划中,政府将陆续投入上万亿龙币进行各种基础建设,这其中蕴藏巨大的机遇,稍有点见识的人都明白。
在战后建设方面,华龙国与新华国进行了全面合作,引进新华国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建设公路、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电站、通信、冶金、矿产、化工、水利、学校和工业区等工程,其中铁路大通道,将从华龙国的沿海港口直通新华国内陆。
这么大的蛋糕,足够让建筑、机械设备等行业的人分享,预计还会吸引到上百万的城市失业人员和农村过剩劳动力,前来华龙国寻找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华龙国民众来说,身边充满了各种机会,只要有双勤劳的双手或准确的眼光,发家致富并不困难。
有这么多的甜枣,受到实惠的民众哪里还管什么国号?由谁来统治国家?
即使还有少数死硬份子也不敢公开反对,不然绝对会招来多数拥护者的指责和警察的抓捕。
至于国际上的反对声音和谴责舆论,黑龙军根本不在意。
有叶泉提供的高新科技,有数万吨黄金储备,有新华国这个巨大市场全面开放,华龙国就算面对的外界形势再严峻,也可以过得很好。
实际上,叶泉很有信心,再过一两年全世界的人都会发现,他们将彻底改变对华龙国的观感。
第435章 军队建设
与新华国正式建交后,华龙国不顾天竺国和东南亚几个国家的极力反对,允许新华国在科科群岛上建设一个军事基地,修建跑道及军事设施。
群岛主要包括大科科及小科科等岛,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该岛距离天竺国安达曼和尼科拉群岛仅20公里,东南距马六甲海峡只有数百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华国原来在岛上只是建设了一个观测雷达卫星中心和监听站,以监控印度洋态势,并没有军事力量。
这个军事基地建成后,新华国将派驻一支远洋舰队和海军航空兵在这里。
华龙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北接西南,南靠印度洋,西接天竺国和藏南被占领土,东连东南亚,境内建有通往新华国的油气管道。
该管道是新华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使进口中东原油不必再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是从华龙国上岸,经该管道输送至新华国西南地区。
这极大地降低了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为新华国原油进口增添了一条进口线路,有利于增强石油供应的安全性。
新华国以华龙国为进入印度洋的出海口,可以绕过太平洋直接进入红海和中东,不仅大幅缩短能源运输线的时间和航程,更是西南安全的海陆大通道。
如果新华国想在印度洋上建设一个军事基地,华龙国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首先两国接壤。可以背靠强大的陆军,一旦有事,通过未来的跨国铁路。军队能迅速抵达。
而巴国北面有利坚国军队驻守阿富汗,南面有天竺国虎视眈眈,只能做为次要的选择。
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则跟新华国陆地不接壤,也容易被天竺国威胁。
如果华龙国能成为新华国的出海口,甚至是“西海岸”,那么新华国将在世界第三大水域——印度洋得以立足。成为真正的全球军事大国。
……
掌控了193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后,建立海军成了黑龙军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
原缅国海军力量弱小。只能刷刷存在感,有1万余人。设有5个海军军区,35个海军基地,17个舰艇编队。49个战勤保障队等。
但除了一艘从新华国订购的江湖级驱逐舰,和两艘利坚国退役的二手轻型护卫舰之外,就只有一百多艘巡逻艇、扫雷艇、登陆艇等小型舰艇。
海军陆战队有3个陆战营和2个陆战连。
黑龙军作为华龙国的国防力量,基本上接收了缅国海军,接管了所有的海军基地,并开始将其中三个改建为秘密的潜艇基地,用来停靠采矿潜艇。
另外紧急向新华国订购了六艘最先进的军舰,包括两艘驱逐舰和四艘护卫舰。
当然,这批军舰只是明面上的。也是用来应急的。
黑龙军计划在原来国内最大一家造船厂的基础上,成立银河造船厂,专门建造智能无人舰艇、超空泡军舰、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隐形武库舰、空天母舰等新概念军用船舶。与国内民用的九州造船厂形成互补。
航母虽然是强大海军的象征,但依然有不少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