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踏上故土,这次大陆之行除了参加交流会,也想到处走走看看,或与同道之人交流心得、切磋技艺。
叶东当初是带艺投师,苗冀忠知道叶氏本身就有家传拳术,而且不逊色于洪拳。
苗冀忠在各地走了一圈,回程的时候,想起叶东以前跟他提过,叶氏本宗传承数百年,族里面藏龙卧虎,但族人世代隐居在桃源村,不扬名立望、也不参与武林纷争,称得上是一个隐世的武林世家。
又听说桃源村还是一个旅游景点,苗冀忠不由动了心思,提出要上门拜访。
以苗冀忠的资格威望,整个华人武术界能够超过他的没有几人了,能够让他上门拜访也是少林、武当等几个武林宗派。
叶东虽然是宝岛人,但两年前随爷爷回村,已经续了族谱,他的车可以直接开进村子。
但苗冀忠一路上听叶东详细介绍桃源村,越听越惊讶,知道叶氏还有一位叶东的老太公、九十多岁的武林前辈健在,坚持在大桥这边的停车场就下了车,随行的有苗冀忠的弟子,也有宝岛的国术名家,一行七八人都步行进村。
走在大桥上,能看到平江上数里远的优美景致,许多游客在泛舟垂钓或观看鸬鹚捉鱼,平江上游没有任何污染,又控制了过度捕捞,鱼类资源很是丰富。
苗冀忠突然停下脚步,视线落在一个头戴斗笠的渔夫身上,久久不曾移开。
那渔夫中年模样,皮肤黝黑,神态悠闲自在,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挽着裤腿,露出一双大脚,站在竹排上稳稳当当,正在撒网捕鱼。
这一切似乎都很平常,但落在苗冀忠的眼中,却另有玄机。
很多人都知道,撒网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需要腿、腰、臂等全身之力相配合,没经验的人根本撒不好网。
眼前的这渔夫却举重若轻,右手只是一旋一抖,便将渔网撒到七八米之外的江面上,轻松至极。
这绝对运用了暗劲发力的技巧。
也就是说,眼前这个面相孤苦、毫无出奇的渔夫,实际上是个暗劲高手!
在武学没落的今天,拥有这等修为的人完全可以开宗立派,不管走黑*道还是走白道,都能成为一方大豪,却不知为何屈居在这小山村之中,做一渔夫?
叶东眼力同样不差,按捺下心中的震惊,道:“这是明庆叔,以前一直以摆渡、捕鱼为生。”
苗冀忠叹道:“桃源村还真是人杰地灵,堂堂一位暗劲高手居然以打渔为乐。”
第490章 武林圣地
走过桃林,便是一片田野,这个时节,晚稻刚刚收割,岭南一带的人往往还要在田里种上一季萝卜、白菜之类的蔬菜。
道路旁有个农民手执一把崭新的锄头,正在菜地里除草。
用过锄头的人都知道,最好用的是老锄头,因为只有老锄头才轻巧、锋利,用新锄头挖地还行,除草就过于笨重了。
但眼前这农民却将一把新锄头,用起来像绣花一样,锄头尖端微微一勾,就将一棵棵杂草连根挑了出来,快速而简洁,却丝毫没有伤及旁边的萝卜苗。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简简单单的几个锄草动作,苗冀忠却从中看出了种种不凡之处,中年农夫将拳术的劲力运用到了妙至毫巅、随心所欲的境界。
这绝对是一位化劲高手,也许刚刚突破不久,在内息上比不上他的炉火纯青,但对方年轻得多,正是当打之年,论武力绝对要胜于他。
叶东快步上前,打了声招呼,道:“明山叔,今天没有上山打猎?”
叶明山见是叶东,笑道:“是小东啊,有大半年没见了,你爷爷身体还好吧。”
叶明山不擅言辞,也不擅交际,听叶东介绍了苗冀忠的身份,也没多想,只是简单交谈了两句,又自顾自地去除草了。
苗冀忠也不觉得自己受到怠慢,在他眼中,叶明山是真正的隐士、高人,他这个俗人本来就不该来打扰。
村头的樟树林绿树成荫,是老人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有聊天谈乐的,有锻炼身体的。还有溜狗逗鸟的。
这些人有村里的老人,也有城里上了年纪的游客,过来旅游甚至休养的。大家相处十分融洽,苗冀忠见了不由感叹。这里真是最理想的养老胜地。
路过东侧一棵大树脚边,苗冀忠又停了下来,前边有两个老人正在下棋,其中身着丝绸唐装的老人,皮肤白净,气度雍容,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显然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