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吃不下去。兴许是前几日吃得太油腻,这几日总觉着没胃口,腻腻的恶心,只就想吃些爽口的酱菜,吃个腌豆角又叫银瓶姐姐操心了。我寻思着,吃点野菜、腌豆角佐粥,总比吃不下饭的好,不然银瓶姐姐又该心疼孩子了。”
“这说的也是,不论什么法子,总得多吃些东西才好。”周姨娘从这番话里半点挑不出毛病,忙说道:“既然是想吃爽口的酱菜,我等会子就叫人去镇上的刘厨家买些好的来,刘厨开着个食铺叫飘香居,以前听官人说过,他家做的几样拿手酱菜,很是爽脆好吃。”
“真的?”姜采青勾唇笑道,“又劳银瓶姐姐操心了。”
“这话说的,如今照料好你,才是这家里上下头一桩要紧事,我不操心你,还操心哪个?”
姜采青一双天足步子快,周姨娘并众位姨娘们都是纤巧好看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却不实用,周姨娘跟在姜采青后面几乎小跑,却见姜采青没往后院去,在偏厅门口忽然一停,笑道:“今日庄子照例要来人回事儿的,我还要打理事情,你们各位就先回后院歇着吧。”
她说着进了偏厅,跟着的众姨娘们略站了站,目送她进去,周姨娘在身后殷勤嘱咐了一句:“那我们就先回去了,青娘也注意休息,不可太劳累。”
******************
姜采青在偏厅略坐了坐,喝了一盏枣茶,外头长兴便来通报说两位庄头都来到了,在外头候见。
庄子、铺子管事定期来大宅回事报账,本来都是在月初,梳理上月账目,再定夺当月的行事和开支,因为过年,风俗规矩,年节里是不做活的,因此便推到了元宵节后,积下来要过问的事情也多了些。姜采青先见了两处庄子上的庄头,一个宋庄头,一个刘庄头,商议完开春的农事,又问了今年一些佃户的变动,又传了曹官家来报账。
曹官家像往常一样,拿着两本账册进了偏厅,恭敬地施礼问安后,翠绮接过两本账册捧给姜采青。
原先家里的账目都记在一个本子上的,不知是古人习惯还是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