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谁也不会嫌多的。到时候完全可以由他的长子继承荣国府,次子继承云骑都尉。
也难怪朝臣们觉的赏赐太过丰厚了。实在是自开国之后大青皇室对于爵位的颁发越加吝啬,就是贾代善在边关奋战多年不是都没捞着吗?
天授帝把贾赦调往京城也有保护贾赦的意思在里头,他觉得贾赦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如果让贾赦在边城再呆上几年,万一贾赦再立下什么大功,要怎么赏他呢?
十四岁的三品官,已经是让天下人侧目了,若是还要再升的话估计也只有十二岁的甘罗才能相比了。
当然他也可以这样做,但是对贾赦日后的发展并不好,天授帝很欣赏贾赦,希望能把他留给自己的儿子用,所以就有意叫贾赦到自己身边磨练磨练,打磨一下他的耐心,让他沉淀一下。
更重要的是先压制一下他,等自己的儿子上位之后,再提拔他,他从自己的儿子手中走出去,对新皇定然更加忠心,这也算是帝王心术了。
贾代善自然是很愿意的,因为他也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赦儿太过年轻了,现在锋芒毕露,容易引来天下人的嫉妒。他之后还有大半人生要走,现在不过少年就已经坐到顶端,到了中年、老年又该怎么走呢?现在接着陛下的手磨磨他的性子,也好。
贾赦也不是现在就要进京,今年蛮寇的入侵还没有开始,他怎么要也要等到秋天过后,到了冬天才能回京。另外为了拍皇帝马屁,已经有朝臣提出要举行太庙献俘。皇帝已经准了,礼部就需要安排边城派何人押送俘虏进京,走的路线要如何安排,到京城之后又有那些流程,零零碎碎,十分繁琐。又因为本朝还没有出过太庙献俘的盛事,礼部又要翻翻前朝按例,考证一下。这又要扯皮很久,说不定等他们这边打完了,礼部那边还没搞定。
有了贾赦俘虏蛮族将军、王子之事,今年边城士兵的气势很盛,而蛮族也因为投鼠忌器,所以今年进攻的不算很激烈。蛮王到底还是心疼这个这寄予厚望的儿子,所以不想惹怒大青想等着回头看能不能跟青皇帝谈判,赎回自己这个儿子。
转眼便是秋天已过,贾赦就要回京了,不过在这之前,他还需要安排一下手里的事情,他手下的那些人,他是没有办法带回京城的。
如果转给别人让别人接手他又舍不得,后来在贾代善的提醒下,他便准备将邢军和纪元留下,由他们二人掌管这些人。
邢军和纪元都是好苗子,他们二人对贾赦又很忠心,在领兵打仗上也有天赋,交给他们贾赦很放心。
至于荀楠和王忠,他就带回京城了,王忠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荀楠处理他外头的财产。
他还挂念着康元和的事情,康元和的事情贾代善办得很快,给了他一个满意的交代,贾代善出手惩戒了害死他外甥的那家人,同时又派人出面为他的小外甥和儿子引荐了杭州一家很有名的书院,给他们选了一位名师让他们进去读书。
另外康元和准备带着袁辉和他手底下的兄弟退出军队,回去做个生意。贾代善给了他一笔银钱,算是让他回家买房置地,足够他折腾了,日后他也能有个傍身之财,而且有袁辉在,康元和再怎么折腾还是能赚钱的。至于康元和的姐姐和姐夫一家,贾代善都给了足够的补偿,贾代善能给的也只有钱财了
好在对这家人来说,即便心里有再大的怨恨,在面对孩子们的未来来说,这些怨恨也是可以放下的,他们接受了贾代善的赔偿,
康元和在见了贾代善上一面之后,得到他的保证,便将手中掌握的关于贾家的证据交给了贾代善。
之后贾代善又费尽心思安排好有关史氏插手诉讼之事的人。替史氏做事的奴仆都交给老太太处理干净,被史氏害苦了的人家,不知道是史氏干的贾代善就私下出手安排好他们,知道的贾代善就派人上门谈一谈,争取获得人家的谅解。
借史氏权势谋利的贾代善也出手惩戒警告了一番,从他们手里拿到了史氏与他们来往的证据。按史氏之命行事的官员贾代善也都按照品性来解决,知道分寸的施恩,贪得无厌的用雷霆手段解决。
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贾代善与老太太联手便已经将史氏所做之事消弭的一干二净。不过在这之前贾代善写了请罪的奏折。贾代善很清楚他不可能瞒的过天授帝。
那怕他自幼与天授帝一起长大,深受他的信任,但从他在边城一步步踏上高位时,他的身边就布满了天授帝的人。当然,京城荣国府也不少。
他心知天授帝的脾气,从未抱过侥幸能瞒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