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前来请您到衙门里去一趟,还请您体谅则个!”
不过几句话就把责任全部推到了知府大人的身上,其他衙役也不是笨蛋,能够听出这头领话里的意思,当下便住了嘴,虽然他们都想讨好薛蟠,然而他们内心却十分清楚这种希望十分渺茫,而现在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才能够不得罪薛蟠。
最好的法子,当然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所以看到领头的这样说他们立刻都识趣的配合,纷纷开始说起自己的苦衷起来,好像他们的顶头上司,金陵城的知府大人一下子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一般,而他们正是被这个大恶人胁迫的可怜人。
这些话薛蟠当然是半点不信的,他可不是原著里不知世事,被母亲宠溺的长大的大少爷,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父亲外出跑商,天南地北的,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十五岁更是直接上了战场,像这些衙役们的嘴脸,他见过不少,在富人面前他们是卑躬屈膝,面对平民百姓,他们则是飞扬跋扈,真真实实的是个双面人。
不过在末世里拼杀了多少年,薛蟠深知这些小人物的力量也不可忽视,他在末世中见过不少强者,明明拥有强大的力量,却因为得罪了小人,而丢了自己的性命,所以哪怕对这些人再怎么看不上,面上他还是做得十分周到,
那些衙役简直是受宠若惊,对于薛蟠来说,不过是多说了几句话,语气和善一些,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这些衙役来说,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心里倒是生出一股子难得的感动来,心中对薛蟠的好感更深,原本讨好薛蟠是因为他背后的势力,现在一多半则是因为薛蟠这个人了。
这些衙役别看在衙门中不起眼,处于整个衙门的最底层,但是他们多是老油子,消息最为灵通,这金陵知府上任也不过是一个月而已,他们就已经与金陵知府身边的人极为熟悉了。
从他们故意透露出来的消息来看,这个金陵知府是故意借机生事,大约是想借着薛家来个下马威。不过这薛蟠却知道贾雨村最是个识时务的,只要他知道薛蟠的身份,绝对会立刻转变立场,毫无保留的支持薛蟠,以此来获取薛蟠的好感,让自己爬的很高。
不过薛蟠并没有利用贾雨村做什么的意思,贾雨村不是个甘居人下的野心家,只要能够让他获得利益,他什么都可以出卖。这样的人薛蟠在末世见过太多了,他一点儿也不想再接触这样的人。
而且这一次他做的事完全没有可以让人置喙的地方,他不用担心,他现在更在意的是为何在原著这个关键的剧情上突然出现了差错,明明早就改变了的。
难不成还真的有命运这回事?
第139章 薛蟠2
冯渊状告薛蟠的消息像炸雷一样落在金陵城内,把整个金陵城都炸开了锅,薛蟠一行人跟着衙役刚从薛府出来,身后就跟了一大串儿看热闹的闲人,大家指指点点,熙熙攘攘的,不过倒真没有几个人说薛蟠不好的。
薛家世代居住于金陵城内,在金陵城内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有钱又有势力,而薛家每年都要出一大笔钱用于赈济城内的贫苦百姓。
薛家虽然是商贾之家,但是因为祖上曾经受封为紫薇舍人,而且又是皇商,与别的商贾人家更有不同,外人都高看一眼。不过再怎么高看到底还是商贾,难免会给人留下阴险狡诈,贪图小利的印象。薛家人为了将自己同一般的商贾区别开来,给自己挂上了义商、儒商的名号,所以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银子用于救助金陵城内那些活不下去的贫苦人家。
金陵城内无人不说薛家好话,而薛蟠打小聪明懂事,年纪小小便已经取得了如今的成就,在整个金陵城内都是受人敬仰的少年英雄。
而每年薛家赈济百姓的时候薛蟠也都有出场,虽然面上冷冷的不太爱说话的样子,但是态度却十分和煦,半点居高临下施舍都没有,不管是家境贫han,亦或是身有残疾,薛蟠从未露出过半点鄙视的态度,就冲着他这样的品行,他在金陵城内的名声就十分的好,百姓们提到他都愿意夸他一句好儿郎。
至于冯渊在金陵城却没有那么好的名声了,冯渊家中虽有恒产,但是他平日风流成性,尤好男风,在风月场上一掷千金,但是对于贫苦人家那是半点钱财都没有出过的。所以百姓们提他,对他多是鄙夷,尤其是在与薛蟠对比之后,更是对冯渊没有了好印象。
而在对比了两家人的势力之后,金陵城的百姓对于冯渊打胜官司更没有任何的期待,冯渊家中虽然算是小康之家,比起贫苦百姓来那是强了不知多少,但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