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得吃的,钱算什么,我自有办法。”
他能有什么办法?
能借的都借了。
但救急不救穷,他总不能这辈子都靠借贷过日子?
唐心知道了周大娘摔伤了的事,主动拿了五两银子过来。
周嘉陵脸都涨红了,死活不肯要。
三妮却是个呆的,伸手就接了过来。
气得周大娘又要掐她。
唐心劝道:“周大娘,您就别怪三妮表妹了,她也是替您的伤着急。
钱就当是我借的,我虽也不富裕,好歹支个面摊儿,钱是活的,日日有进项。
您几时有,几时还,成吧?”
周大娘感激得不行,催周嘉陵:“别愣着,赶紧送送唐娘子,替我好好谢谢人家。”
……………………
有了银子,周嘉陵总算松了口气。
当晚,他有些愁苦的对周大娘道:“本来明年我想参加科考的,可家里这样,要不再等两年吧。”
“那怎么成?”周大娘感慨的道:“儿啊,你是遗腹子,这么多年,娘把你养到这么大,又送去书院读书,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周嘉陵道:“我都知道。”
周大娘摇头:“不,你不知道,那苦是说不清,道不明,摸不见,看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苦。你如今看隔壁杨家婆媳可怜,却不知当年我比她们还要可怜十倍不止。”
周嘉陵就是因为体谅母亲辛苦,所以才想往后拖拖的。
他低头,道:“儿子都知道。”
周大娘伤感的道:“你知道就好,总之这么多年,我供你读书,就是为了让你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不枉我辛苦这大半辈子。”
周嘉陵道:“娘放心,我一定会学有所成,让娘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以报答您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情。”
周大娘气得拍他:“别说什么以后,娘还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呢,总之我不用你管,你就回去好好读书,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人情是我欠下的,我来还。”
周嘉陵知道母亲执拗,身为孝子,他也不敢违抗,又多耽搁了一天,还是走了。
…………………………
孙氏来看周大娘,问她伤好得怎么样了?
周大娘闲谈时问起:“你们家这媳妇,以后是怎么打算的?”
孙氏愁苦的道:“还能怎么打算,有一天过一天吧,我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这话虽说听着凄凉,但就是这么个道理。
周大娘也跟着长吁短叹,道:“我就那么一个儿子,虽说也忧心他的亲事,可到底耽搁的起。
你这媳妇可正是好年纪,我看对你也孝顺,就是再往前走一步,只怕她也不会丢下你的。”
☆、试探
这也就是周大娘一向是个老实人,否则谁要说这话,孙氏非得开骂不可。
饶是如此,她还是一下子就哭了起来,道:“老嫂子,你这话我是明白的。
唐心她孝顺,我懂,我也知道人都死了,不该绊着她,可她生得那么个俏模样……
咱们姐俩这么说,这生在穷人家,不是什么福气哩。要是遇不上个好的,岂不是我害了她?”
见孙氏的确有嫁唐心的意思,周大娘想了想,给她出主意:“那就找个知根知底的,就嫁在左近儿。”
这话就点得太明显了。
孙氏一时忘了哭,瞅着周大娘道:“嫂子说得有道理……”
不过,这是啥意思啊?
是撺掇自己把唐心嫁了,还是,替她们家秀才求娶啊?
周大娘道:“是吧?我就说你也通情达理。”
孙氏心里有些酸。
她要一辈子拘着唐心守寡,就是不通情达理了呗?
可守节守节,难道不是应该应份的吗?
但这话孙氏没法说。
她道:“老嫂子说得容易,可这人,合适不合适的,一时上哪儿打听去?
咱们镇子上的人,不怕嫂子笑话,我还一个都瞧不上。
虽说我对唐心非打即骂,可到底养到这么大,若说我不疼她,那是假的。我总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她打发了吧?”
说到这儿她又冷笑:“可笑冯嫂子,那天还当着我的面,说我心慈面软,留个祸害在家。
我呸她……不是她说我儿媳妇是丧门星,我能对唐心这么狠?
她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