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爷嘀咕了好一会儿,元chūn终于忍不住一巴掌拍到赵之桢的大腿上,您能给个痛快话吗?”
赵之桢抿了抿嘴,望着元chūn道,健儿……你看成吗?”
元chūn一笑,那我得空要细细看看温家的姑娘啦。”
赵之桢长出一口气,哎,你亲自挑选,我才放心。”温家的姑娘给晗儿做侧室并不妥当,而且他绝不肯让韩家借着一场婚事再跟温家搭上什么关系!
数天后,宝儿满月,又过了几天,世子赵晗大婚,之后赵之桢便离京到北面大营里待了半个月,再回来正好赶上女儿赵暄的婚事。
转年,正月里圣上又病了一回,等开了chūn他老人家果断地退位,由第七子赵之桢继位。
同时圣上还下诏,册立李贵妃为后,当然,圣上升格为太上皇,贵妃也跟着先由皇后再变成太后。
光是退位和登基这两样都让礼部还内务府上下忙去了半条命,而新君赵之桢看来还算体谅他们,即了位便下诏立王妃韩续为后,元chūn为贵妃,之后并没再急着册立太子:因为他告诉他的嫡长子,你先顶着皇子的名头到北面大营里吃几年沙子去!
赵晗一点异议都没:他知道他老爹其实也让他那个神奇的二叔刺激着了。不过能接触军务,甚至亲自上战场指挥搏杀,赵晗禁不住热血沸腾,期待不已。
至于元chūn再次跟前世一样做了贵妃,却不会再感怀过去了:赵之桢登基与前世没什么差别,不过前世她住凤藻宫,这辈子她得待在景仁宫——景仁宫可是东六宫之中距离乾清宫最近的地方。
只是先皇后,也就是废太子的生母因为坤宁宫修缮而曾经在景仁宫居住过一阵子,原先宠冠后宫的李贵妃如今的太后,入宫后都没动过景仁宫,她本人而是住到了景仁宫北面的承乾宫……仔细想想,元chūn自认这辈子过得很是顺遂,可在顺遂之中也难免一些小麻烦:果然元chūn带人收拾景仁宫,这消息传到太上皇耳朵里,之后他老人家沉默了约莫两刻钟。
等这些话再转回元chūn这里,她只笑了笑,您又何必呢。”
她这个您”,说的当然不是太上皇。
☆、第90章
当然,多嘴”之人也不是王妃韩续……这位如今该改口称呼为皇后娘娘。
新君赵之桢在乾清宫忙得脑袋都抬不起来,皇后韩续和元chūn也一样,都在整合自己身边的势力,收拾自己的地盘。
平心而论,韩家的实力还是比自己的娘家要qiáng些——因为姑父不姓贾,元chūn一直觉得姑父姑妈帮衬她们兄妹,靠的是情分,而非本分。
要说韩家原本势头极好,可惜这一家子很是骑过一阵子墙”,全家人现在自然为前程忧心不已。不过,娘家处境不怎么样,也是韩皇后的机会,让娘家真正成为自己臂助的好机会:不让他们跌个大跟头,他们怎肯任你驱策?
只是元chūn并不相信虽有野心但懂得进退的皇后会忽然转性:糊涂又冲动,把正经事丢一边,入主坤宁宫就要跟她争宠”。
依她估计,皇后开始发力”,至少得是皇后所出的三皇子年纪大些,显出不凡天赋之后。
而事实……果然不出元chūn所料,午后皇后打发了跟前女官专程向她告密”:据说是那位”在太上皇面前嘀咕了几句。
那位”自然说的是赵之桢的生母,如今的太贵妃——母以子贵,赵之桢登基,她也跟着晋了一级。
抱琴为此还亲自跑了一趟。
这消息也的确经过了乾清宫大总管那边的印证:多年以来,赵之桢对元chūn有爱更有敬,王府上下全都看在眼里,如今这些人又大多跟着赵之桢一起搬入宫中,他们对元chūn的态度也是一如以往,只要不涉及军~政~机~密,全都有问有答。
元chūn也不觉得皇后会为这等小事扯谎,而且太贵妃的性子……可不就是欺软怕硬?不过太妃不敢得罪儿子,未必不敢为难下儿子的宠妃。
想到这里,元ch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