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
姜钰却听着不高兴了,哼道:“彼此彼此。”
宇文没有再说什么,却问起了姜钰,道:“齐王也是到年岁成亲了,你觉得该给他定一个什么样的王妃?”
姜钰道:“自然是一个无权无势帮不了齐王和太后,又能堵住太后的嘴的,所以周家小姐肯定是不行的。”
宇文道:“具体点,你觉得哪家合适?”
姜钰道:“现在现成的就有一个。安南国使团听说带了他们国家的公主来,这公主大约是准备献给皇上的。安南国是大周附属,时代与大周交好,年年纳贡,相比于经常的骚扰大周边境的高句丽、鞑靼等附属国或部落来说,那真是大大的忠心。这样的附属国难道不应该好好安抚优赏,让别的附属国看到只要是忠顺大周的国家,大周都会以礼相待的。所以为了安这安南国的心,安南国献上的美意自然不能辜负。只要皇上舍得下美人,将这位安南国公主赐给齐王做王妃真是刚刚好。身份够尊贵,但却没有实权,最重要的是带着政治意义,太后娘娘也拒绝不得。皇上,您说是吗?”
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的亲事
寿圣节,皇帝宇文的生辰。
一般来说,皇家举办这么一个寿圣节,都不是真为了给皇帝庆祝生辰的,而是政治意味大于庆贺意义。何况昨日刚发生太后在奉先殿哭诉皇帝亲王们对她不敬之事,也委实给这个节日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姜钰不知道宇文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但是表面上仿佛是不曾受到昨日事情的印象,心情看起来仿佛是不错的,很符合一个正在过生辰的愉悦形象。
从永鄂楼内部向外铺开了一个极其华丽的场景,百花争艳,万鄂争辉,各种名贵花卉错落有致摆开,仿佛争着开放来庆祝帝王的诞辰一般。
万鄂楼内文武百官、藩王宗亲和各国使臣齐聚一堂,端的是一副繁荣开泰、万民同乐的景象。哪怕昨日刚刚阴了姜钰一把的姜钰
但其实寿圣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每一个节目都按部就班的进行下来,先是文武百官、藩王宗亲等跪拜皇帝,祝贺皇帝万寿无疆,大周千秋万代什么的,然后是皇帝发表一些感言,什么得天庇佑,得良臣辅佐,愿爱卿们与朕共勉,共创盛世之类的。
然后是歌舞笙箫,觥筹往来,文武百官、宗亲使臣向宇文敬酒,宇文再敬宇文酒之类的……
宴过将半,寿圣节宴上一切风平浪静,几乎让人以为今日宴会就该这么喧哗却平静的过去了……但是,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管文武百官也好还是藩王宗亲也好,认定了今日必定是会发生点什么的,不发生点什么都让人觉得不正常。
而果然,酒过半酣之后,一直安静的崔太后便开始发言了,以敬了皇帝一杯酒谁为开端,然后开始说话道:“今日看着后宫和睦,皇上与百官君臣相得,大周在皇上的治理下太平盛世,哀家心里甚慰,他日就算仙去也总算觉得有面目面对先帝和列祖列宗了。”说着又是叹了一口气,又是道:“今日是皇上的喜日,哀家本不该扫皇上的兴。但哀家今日看着妃嫔如众的皇上,却想起了至今还孓然一身的齐王。先帝去世时齐王还年幼,却恭顺谨从先帝遗言离开哀家独自就藩。但是如今齐王已经长成,他的婚事却还没有个着落,可不成了哀家心里的一桩心事。今日趁着文武百官和藩王宗亲们都在,哀家想替齐王问皇上要个赐婚的恩典,令哀家能在活着时候看着齐王娶妻生子,也算是了解了哀家的一桩心愿。”
宇文倒是并不意外崔太后会提起这个话题,笑着放下酒杯,“哦”了一声,道:“五弟的确是到了该操心婚事的年纪了,不止太后记着,朕也一直替五弟记着呢。”
说着又道:“既然太后今日提起,想来对齐王妃的人选已经有了心仪的人选,不知哪位名门淑媛得了太后的青眼?”
崔太后道:“左武侯大将军周弼有一千金,品貌双全,淑明贤惠,甚合哀家的眼缘。恰周小姐与齐王年纪相仿,又未曾婚配,正是天作之合,千金良配。不如皇上今日就下旨赐婚,择定周小姐与你五弟的这门亲事?”
崔太后自然曾经探过周弼的口风,欲为齐王定下周大小姐为王妃,两家结成姻亲同盟。只是周弼这个人狡猾得很,一直推脱敷衍,摆明是不想与她结亲。
崔太后此时提起,自然是有故意在文武百官面前逼迫宇文的意思。
而宇文炯也非常适时的此时从自己的席位上出列,仰着头对宇文拱了拱手,磕了一个头,然后起来道:“皇兄,臣弟回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