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姹紫嫣红,垂柳拖丝,拂境清幽。
汉王坐在永安帝的对面,苦思冥想下一步棋如何走。
见到汉王皱着个脸一直举棋不定,永安帝掷了手中的棋子。
“二弟,何故举棋不定?”
汉王叹了口气,“,我只是想起父亲的话!”
梁国公临终前曾有言,韩家三兄弟永远不得背叛手足,须得相扶相助,毕生依靠。可是永安帝是怎么对周王的?先是纵容袁皇后杀了周王妃和周王世子,又将周王唯一的女儿远嫁鞑靼?
这就是手足相依,不得背叛吗?
听到汉王唤的这声,永安帝脸有动容,“国事托于你手,我放心矣。”
“国事如山,我这个小身板如何扛得下来?”汉王将黑棋也放回棋筒中,“皇兄,”他唤了一声皇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必犯险?”
汉王将眼抬起,静静地看着这个只比他大了几岁,却显得如此苍老的皇帝。
“父亲临终前,我不在京。可我在辽东曾接过他的手书,他令我发誓,此生此世须得忠于你!”汉王声音低沉,“你身为帝王,驻守京城乃是天职!这天下的将帅,皆可为你所用,何必以身犯险?”
第308章只为复仇
汉王的劝说不可谓不真诚,可是永安帝依旧听不进去。
御驾亲征一事,按部就班的自内阁到户部到兵部到礼部,一层一层地吩咐下去。
永安帝亲下诏书,调直隶兵入宣府,召大皇子与二皇伴驾出征。
令汉王代帝,周王从旁佐助。
内阁除去首辅马文升之外,尽数随驾出征。
同时免去韩辰宣大总督之职,令他以府军前卫的总指挥使和掌管虎符的掌印之职并入御驾大军之中。
这些政令一条一条地发布下去,令六部官员忙碌不已。
诏令传到宣府,韩辰却轻轻松了口气。
事情,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就要开始了吗?
韩辰深吸一口气,又将气长长地吐出来。
多方博弈,四方厮杀,可是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大家都想让永安帝御驾亲征!永安帝在京里时,有些手段不好施展!
韩辰也有些可笑……一个被儿子盼着快些死的父亲,该有多可悲?
一个被妻子儿子们一起背叛的男人,该有多可怜?
他们是不是都在盼着永安帝耐不过去这场亲征,而后病死在宣府?
韩辰并不吝于用最恶毒的想法去猜测袁皇后等人。
他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父亲也出了力。
甚至于,周王也出力了。
半个月后,宣府情势依旧,瓦剌攻梁的几路大军亦是毫无进展。
由四王子脱花率领的东路大军受到了辽东总兵吴成梁的阻击,死伤无数。三王子别哲进攻甘州围了半月,倒是有些进展,结果却被缓过来劲的甘肃提督派出一支骑兵城里城外夹击,不得不退出甘州地界。
二王子领兵攻打大同,这一支最为凄惨。
韩辰用兵如神,先是死守宣府,而后趁着知院阿来退兵之际,派出兵士对大同进行小股骚扰。
二王子给知院阿来去信,求他来救。结果却被知院阿来以兵力吃紧,无力回救给拒绝了。
瓦剌的四位王子,各自有着各自的小心思。
却又不甘心别人的功劳盖过自己。
而韩辰,就是利用他们之间的小心思。
打二王子的同时,防着知院阿来。只要知院一动兵,韩辰的兵马就后撤,绝不与知院阿来的兵交手。
一来二去,瓦刺里就谣传,韩辰畏惧知院阿来。
听到这个消息,二王子不由气坏。气急败坏的要放弃大同,直逼宣府。
结果,却被大同总兵趁乱率兵出城,打了一个出其不意。
捷报,一条一条地传到京中。
令那些先前反对御驾亲征的官员也渐渐闭了嘴。
这场战事,直打到九月底,九边的早晚渐渐有了凉气。
而这时,御驾的仪仗才勉强准备好。
若不是永安帝天天催促,只怕仪仗还要再等一月才可以备好。
到九月底,十月初。
永安帝的御驾终于出了京城,率文武官员一百多人,领五十万大军,内阁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等,以及各武勋官员护驾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