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上古昆仑经 > 第59章 法老秘藏(十二)

第59章 法老秘藏(十二)

“这三个字不是古埃及文字!”梅丽耶惊讶的看着孟无眠,“这本书怎么跟这个巨人的身体长在了一起?”

“古埃及的壁画是一种写实绘画,也正因如此,就更加让我百思而不得其解。”孟无眠兀自震惊不已。

“难道,两个古老的文明真的有着共同的起源?!”孟无眠和梅丽耶两人相互看着对方,均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迷惑和惊讶。

是啊,千年的历史迷案,又岂是两个现代人通过一幅壁画就能够看到真像的?

墓室里其他的壁画都是一些金字塔里面常见的题材,并没有多少特别。

看完这些壁画,两人又一起站到了那口精致的花岗岩棺材面前。

法老的棺材又叫法柜。只见眼前这口法柜的棺身没有任何的雕刻,只是在棺盖上同样雕刻着壁画中的那个巨人,此时,他的手中还拿着两个偌大的夜明珠!

“又是那个巨人。”梅丽耶吃惊的对孟无眠叫到,“这两颗珠子的大小看起来好像我们在王后墓室里面见到的那个石球啊!”

“这是两颗夜明珠。梅丽耶,你看,这两颗珠子,一颗光芒清冷,如月光一般,所以叫冥珠,另一颗火热耀眼,光似太阳,所以叫阳珠。这两颗珠子应该都来自东海。”孟无眠对着梅丽耶介绍到。

“来自东海?那么,这两颗夜明珠有什么用啊?”梅丽耶又紧接着问到。

“之所以我猜测它们出自东海,是因为在我国许多历代的诗词文章中都提到过这一点。比如,明王廷翰:谁把摩尼珠,掷向沧溟里。皎皎镇江城,至今潮不去。还有,谢君实端明诗:人说昆仑多美玉,世传沧海有明珠。世传人说恐无据,今我家藏乃不虚。以及,宋方岳《石孙试童子郡广文赠之诗代赓为谢》:不缘青紫不明经,科目多惭旧两生。三豕鲁鱼曾未学,一蜗蛮触已争名。栋梁材欲丘山重,沧海珠遗星斗明。未必童乌能辨此,乃翁先已荷陶成。”孟无眠缓缓的对梅丽耶讲解到,“至于这两颗夜明珠有什么用处,目前我还不得而知。”

梅丽耶听孟无眠说完,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一脸崇拜和幸福的看向孟无眠。“无眠,我们要把它打开吗?”

“我想是的,梅丽耶,如果不打开,我会非常遗憾的。”孟无眠想了一会儿,又担心的对梅丽耶说到,“梅丽耶,请远离一些,我怕打开它的时候会有危险。”

“不,无眠,我要跟你在一起,如果有危险,那么,我们一起面对!”梅丽耶看着孟无眠的眼睛,斩钉截铁的拒绝。

无眠看着她无奈的说到:“好吧,梅丽耶,站在我的身后。”

法柜的棺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孟无眠稍一用力,就把它推开了一道缝隙。孟无眠再接再厉,没花多大力气就把棺盖推了下去。梅丽耶从孟无眠身后走了出来,把火把交还孟无眠,两人并肩站在法柜面前。

法柜里面没有想象中的法老木乃伊!只有一个两尺见方的青铜盒安静的躺在灵柜底部。

孟无眠看了一眼梅丽耶,把火把又交到她的手中,然后小心的把青铜盒从法柜里面拿了出来,捧在手中。

“这是,一个密码锁!”孟无眠看着手里的青铜盒,震惊的对梅丽耶喊到。

“密码锁,是什么?!”梅丽耶既吃惊又不解的对孟无眠问到。

“锁的发展历史悠久,其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不过,最早的锁却没有机关。据说,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

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一千多年。古希腊人也发明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却因为钥匙大,很难在一般家庭中得到普及。古印度人也制成了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

十八世纪初,由英国人波特发明了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二十多种发展到八十多种。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一千六百种。这一时期,锁的价格昂贵,一直与普通百姓无缘,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

到了1848年,美国人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现在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但是,据我所知,密码锁却是最近才开始研究的一种新型锁具,并没有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孟无眠看着手中青铜盒上面的一排阿拉伯数字,同样是非常的疑惑。

“这个要怎么打开啊?”梅丽耶听孟无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