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她就跟杨俊瑾聊起了妍儿。
杨俊瑾可不是会让气氛冷场的人,简单几句话就让唐明月笑起来。气氛十分好,跟在一旁的香儿却看敌人一样看了杨俊瑾好几眼,可是她什么也不敢说,只想让两个人赶快见到妍儿。
两人不是出门闲逛,杨俊瑾更想早点见到妍儿,所以速度都不慢,没多久就到了妍儿长逛的铺子。
小姑娘正站在柜台前选东西,听到唐明玉的声音回头看,正巧与杨俊瑾的目光对上,只那一瞬,杨俊瑾就觉得这定然就是他的妹妹无疑了。
杨俊瑾曾见过他娘一张画像,正是十一二岁时的模样,与如今十一岁的妍儿简直一模一样,而且他的妹妹也是叫妍儿。
一向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儿,此时若不是克制着自己,眼泪怕是就要夺眶而出了,他快步走到妍儿跟前站定,却到底没有说出话来。
妍儿有些发懵,她不明所以的看了唐明月一眼。唐明月这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便问妍儿是不是选好东西了,若是选好了便回家再说。
事情明显不对,妍儿把已经选完的东西结账,便随唐明月出门了。几个人站在门口,唐明月叫杨俊瑾单独回去,她则陪妍儿坐上了马车。
杨俊瑾知道唐明月有话对妍儿说,正好他也要消化消化这件事,便十分爽快的独自离开了。妍儿却是看着杨俊瑾的背影若有所思。
回家的路上,唐明月大致将事情同妍儿说了一遍,妍儿全程都怔怔的,平日伶牙俐齿的人,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眼里却一直泛着泪花儿。
事情并没有什么意外,妍儿的确就是安国公府被拐走的三姑娘杨乐妍。
母女兄妹相认的场景十分感人,连杨俊瑾都流了眼泪。姚氏险些就要给吴氏跟唐明月下跪,可是两个人又哪里肯受这个礼?关键时候,还是唐明月把杨俊瑾曾救了她的事说了,还不住的劝姚氏,有今日的结果,都是她们平日积德行善的结果。
唐明月话音一落,姚氏和吴氏都有些意外,最后还是姚氏反应快,直言两家实在是有缘分。
姚氏娘几个又在唐家停留了两日便回京城了。妍儿走的时候,抱着吴氏哭成了泪人,嘴里说着不管到什么时候,她都认吴氏这个娘。
吴氏养了妍儿几年,感情比外人想象的要深厚许多,她眼泪流的一点都不比妍儿少,可却只是一下一下拍着妍儿的后背说不出话来。
唐明月跟唐明玉也都跟着掉泪,就连双胞胎兄弟都被这离别的气氛感染,哇哇哭了起来。
后来还是唐明月站出来,劝了吴氏跟妍儿几句,言道日后若有机会,还可以在京城见面。
不管如何总要有离别的那一刻,吴氏狠下心,松开了妍儿劝道:“回家是好事,快别哭了,一直掉眼泪我妍儿就不漂亮了。”
姚氏看着难受,也跟着掉眼泪。杨俊瑾在一片哭声中十分耐心的等着。
妍儿从来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她平息了情绪,抹抹眼泪,挥别唐家众人,上了回程的马车。
杨俊瑾骑在马上,护在娘亲妹妹的马车边,等到马车动了,他才回头看看身后的唐家众人。
日后,唐家就是安国公府要帮扶的人家。他又特意多看了唐明月两眼,随即便回过头,打马跟在了马车边。
姚氏到全州府,后又高调认女,一点也没有瞒着任何人的意思。自此,唐家在全州府的地位,自然又有所变化。
一个同安国公府有着这样交集的知府,任何人都不敢轻忽。
这一切的变化唐明月倒是混不在意,她仍旧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栽地瓜栽土豆,而孙郎中给小孩儿接种牛痘的事业,也准备要在整个全州推行。
第31章
永平二十八年春, 南地□□, 聂恒宗依旧如前世一般请缨平乱。
军队南行, 取道全州,傍晚在城外扎营修整后,聂恒宗便入城了,到知府衙门时,天已经黑了。
聂恒宗没有如往常一般先去拜访唐清跟吴氏, 而是在得了里头的消息后, 从后墙翻进了后花园。
知府衙门的后花园,可比县衙后院的地方宽敞多了, 聂恒宗跳进园子后, 还仔细辨别了一下方向才照着约定好的地方走过去。
后花园里,唐明月正跟着骗她出来看萤火虫的香儿抱怨, “香儿你是不是看错了,你说的萤火虫到底在哪?除了你手里的灯笼,我都没看到发光的地方。”
香儿提着灯笼小心翼翼的在前面开路,“哎呀,姑娘你别急,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