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了一冬字,开了春,送到镇上的学堂,虽说最后先生因为长辉实在太过年幼,并没有收,但先生却对长辉很是赞赏,已经记了名,只说长辉要是能像现在这样,基础扎实,再过两年,年纪大些,坐得住了,也能独自上学放学回家,便直接送到学堂来。长辉一家因此很是承罗白宿的情,又存了心思想等农闲了接着送长辉过来学字,便主动提出要帮忙。他家喂得有一头黄牛,更是连牛也牵了过来。
长辉娘跟方氏要好,对罗白宿一家的家底更是了解,方氏分家出来后不到半年,又是置地又是榨乌桕油的,长辉娘对他们一家十分服气。这回罗家又要开水田,不管村里人如何笑话,长辉娘却是隐隐有些相信的。稻子价贵,且产量又高,长辉娘想着,若是罗家真的种成了稻子,他们家明年也跟着种,孩子他爹今年就当是跟着罗白宿学种水稻了,就是不成,也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多辛苦几天而已,种庄稼人只怕天公发怒,让地里收成不好,又有哪个怕辛苦惜着那两把力气的?
长辉爹和罗白宿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可是对耕水田,那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耕田的时候尚好,只需赶着牛,扶好犁,翻来覆去,将田里的土翻得深些便好了,若是耕得不匀,多耕两回也便是了。
耙田的时候,两人都是生手,那是花样百出。
耙田主要是将翻耕的泥块耙碎,把田草等一起压在碎泥里肥田。耙田的时候,需要人站在耙面上,以人为重力将田里的碎泥块压碎。说起来耙田可谓轻松,站在耙面上,只需赶着牛就行了,可是对于罗白宿和长辉爹这样的新手来说,要真正自如地站在耙上驭赶起牛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这个活虽不需花太大的力气,却要求手、脚、甚至大脑协调统一。
在开秧田的时候,这个活罗白宿虽然也做过,但是耙一分多地和耙十来亩的田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开秧田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用牛,他在前头拉着耙,方氏在后面扶着,多耙几次也就够了。这回其实算是他头一回真正耙大面积的水田,光是注意让自己能在扭动的耙在上站稳就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