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太厚,屋顶都被压塌了,有刚从南边回来的人,都说,南边的雪下得比他们这边还要大,今年只怕不太平。
罗天都家里的房子是新建的,格外结实,但是也禁不住这天上的雪日日下,时时下,方氏隔两天就要拿铁锹,搭了梯子上去铲一回。
等到腊月中旬的时候,罗白宿回家的时候,带来了一个不算好的消息。
据说上京皇城里那位大庆朝最尊贵的太后,快要撑不住了,就是这几个月的事。今上是个孝顺的,早有大臣私下传言,若是太后薨了,今上多半怕是要效法史上那位最孝顺的承安帝,守国孝三年,国孝期间民间可是禁嫁娶。
原本这样的大事,以罗白宿的身分是不会知道的,只是汤县令家朝中有人,得知了消息,罗白宿作为汤县令的得意门生,免不得也听到了风声。
罗白翰跟齐家姑娘订的来年三月成亲,怕是刚好要赶上国孝。罗白翰如今已经年满十九,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晚婚青年,再等三年,那就是二十二了,就算他等得,齐家姑娘也等不得。
罗白宿回来之后,便立即把这消息告诉了姚氏和罗老头。
姚氏可不想这好不容易敲定的婚事还要再拖三年,便亲自去了齐家,两家商量后,决定一切从简,先将婚礼办了再说。原本订在来年三月的婚期,也改到了年前,虽然仓促了点,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
第106章
好在如今是在腊月,家家户户不管富的穷的,多多少少都置备了一点年货,办起酒席来,倒是省了不少事。{}
罗家的小秀才成亲,这也算得上是罗家村的一件大事,只是今年,罗家已经办了两场酒席,这是第三场,虽说中间罗白宿贺屋并没有收礼金,但好歹也是热热闹闹大办了一场。
有些家境比较拮据的人家,便有些不那么乐意了,孩子成亲这是大喜事,没人会说什么,只是既然年底要摆喜宴,上半年的时候,又摆什么生日宴,就太不厚道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就没有这样想着法子捞钱的。
姚氏可不管这些流言,一门心思扑在了罗白翰的喜宴上。为了罗白翰能风风光光将媳妇娶进门,她可是下了大力气,方氏和罗白宿是名义上的大哥大嫂,罗白秋是长姐,自然是要去帮忙的,除此之外,姚氏还特意去镇上请了酒楼的厨子和配菜,打定主意,务必要将喜宴办得热热闹闹的。
至于酒席的安排,姚氏也提前想好了。
罗白翰的同窗好友、齐家送亲的贵客和姚家的亲朋好友还有村子里有头有脸的客人都在罗家老宅坐席,至于其他的百客,就全安排到了罗天都家里。
对这样的安排,罗天都一家毫无异议,完全接受了,反正她家就是个帮忙的,又不是主角,家里招待谁不是招待。
姚氏安排得很是美好,可是真正等到了正席的那天,还是有些混乱。
除了送新嫁娘的和姚家那头的亲戚,无论是罗白翰的那些同窗还是村里的百客,都一窝蜂地跑去看罗天都家的新房,看完了就一屁股坐着,不动了。结果罗家老宅只有寥寥几桌客人,罗天都家的新房这边,反倒是凑出了十来桌,最后还是帮忙的人,将老宅的桌椅板凳搬来不少,又在新屋这边搭了两桌,才算把客人招待齐人。
姚氏见了,气得脸都黑了。
罗天都是在第二天,新媳妇敬茶的时候,才亲眼见到了这位被姚氏当做金凤凰蛋的二婶。不过看起来,罗白翰似乎不太满意这位新过来的媳妇,黑着一张脸,进了堂屋也不说一句,自顾自地挑了张椅子坐了,也不搭理齐家姑娘。
这位二婶看起来年纪似乎比罗白翰还要大些,人也不高,有些微胖,长相十分普通,小鼻子小眼的,还是张麻子脸,穿了件湖绿底绣花的袄子,头上戴了三支金钗,耳朵上挂了一对珍珠耳环,脸上笑眯眯的,一副好脾气的模样。哪怕是新郎官罗白翰黑着一张脸,自进了堂屋,就坐在一边生闷气,看都不看她一眼。
罗天都看看新二婶的模样,再想想当初颖儿那娇滴滴的模样,有些理解罗白翰此刻的心情。
罗白翰是个爱美色的,这齐姑娘的相貌,比起颖儿,实在是差得太多了,难怪他满脸的不高兴。
姚氏看见了新媳妇,心里也有些犯嘀咕。万牙婆说的年纪相当,可是这姑娘,明显看着就比罗白翰要大了,罗白翰都十几岁了,比他还要大,都超过二十了,便觉得有些受骗了。
哪怕她是图人家姑娘的嫁妆,也没有想过娶个这样的老姑娘。再说都过二十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