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地方,同乡之情更比在秋水镇的时候更强烈,罗家向来也不太讲究,让罗名都和罗天都出来见客。
罗天都向来不喜欢齐家人,一直没有什么好脸色,倒是罗名都知道齐锦和自己定了亲,脸皮薄,有些不好意思。
齐锦原本生得就好,又因为自小饱读诗书,很有些书生气,再加上家境宽裕,平日里衣着装扮十分华贵,看上去的确让人觉得十分赏心悦目,最重要的是,齐锦并不像他大哥,在女色上头,似乎并不太看重,自从定了亲,也没听说房里有什么人。
为此,方氏和罗白宿对齐锦甚有好感。
其实罗天都觉得在这个男人能够名正言顺拥有三妻四妾的年代,像齐锦这样在女色上头颇有节制,已经算是十分难得了,只是以前齐大公子和颖儿的事,让她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对齐家实在没有什么好感,连带地也十分不喜欢齐锦,而且她觉得齐锦这个人虽然表面上表现得十分美好,但是为人太过功利,实在也算不得良配。
男人太过好女色不好,但是心里头一点感情也不看重,那更不好。
现在罗白宿在京里做官还好,她们罗家于齐家还有利用价值,罗名都在齐家的地位不用愁,但是宦海沉海,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能顺遂,尤其是她们家已经明显得罪乔家的情况下,万一以后罗白宿遭到罢黜,罗天都肯定,到时候齐家绝对会翻脸不认人,那个时候,罗名都可怎么办?
她把这个忧郁跟罗白宿两口子和顾伯讲了,三人都笑话她人小心眼多。
顾伯笑够了,才眯着眼睛道:“谁家不是这样呢?哪家媳妇在婆家的地位,不是要靠着娘家的?”尤其是这上京,世家子弟娶媳嫁女,其实说到底看的都是门第,家世相当,正妻地位稳固,男人图新鲜,娶个把小妾姨娘进门,只是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谁家不是这么过来的。
方氏也点头,她就是吃了娘家不把她当人的亏,要不然当初姚氏怎么敢往死里作践她,不也就是看在方家人根本就不重视方氏这个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吗?
罗天都叹了一口气,这年头女人要找个合心合意的男人实在太难了,就算是嫁进寻常农家,那婆媳妯娌关系一样乱得像团麻线,更不用说高门大户了。
就像顾伯说的,齐家再不好,但是至少罗名都嫁过去吃穿不愁。她这么辛苦赚钱,为了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家人能够吃好喝好,再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辛苦苦劳累一天,还要看人脸色吃饭。
“你小小年纪,操这么多心做什么呢?”方氏奇怪地问她,“我和你爹就算再古板,这儿女亲事上头,我还是会征求你们自己的意见,将来给你放人家,我也一定会问你自己的意思。”
罗天都想说,罗名都和齐锦定亲的时候,才十三岁,在她眼里那还是个黄毛丫头,能懂个啥?看过的男人有几个?问她的意见,那跟没问有什么区别呢?
方氏看她这几天叽叽喳喳老是纠缠这个问题,也有些烦了,打发她带齐锦出去玩。
“你也没见过他几次,不如趁这个机会多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若是当真不妥,我拼着得罪人,也要解了这个婚约的。”
罗天都看方氏语气也不那么坚持,就动了心思。既然罗家不好主动退亲,不如就让齐家先开这个口。只要齐家表现出了想退亲的想法,依方氏和罗白宿的性子,必不会再坚持,只是这样一来,罗名都的名声要受损了,也不合算,真是左右为难。
她自己是丝毫不在乎名声的,可是罗名都不同,她就像是天底下的长辈一样,只希望自家小孩一辈子活得快快乐乐的,不希望她像上次那样,为着根本不是她的错误,而承受世人的指指点点。
要如何让齐家退亲而又不至于损害罗名都的名声,这成了罗天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个时候,她不由想起了和乔家的恩怨。
只是,在齐家人眼里,究意是跟左青之交好的利益大,还是和与乔家交恶坏处多?
罗天都在这边想着如何能让齐家主动退亲想得头都疼了,那头方氏见她消停了下来,不再老缠着自己围绕着罗名都的婚事打转了,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她是知道这孩子的,因执起来简直要人命。
话虽如此,等到晚上无人的时候,方氏还是把这几天罗天都的异常说了,然后道:“她爹,小都这么反对跟齐家结亲,是不是真有什么不妥?”
罗白宿忙了一天,也有些累,听到方氏这么说,沉默了一会,道:“你问问名都的意思再说吧,齐锦那个孩子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