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老爷取中明法后,我跟着他到上京。唉,那日子……不说也罢。”方氏的话大约是勾起了那位少卿夫人对以往的回忆,不由也有些怅然。
这位大理寺少卿姓明,其父是位提刑官,掌管一方刑狱,这位明大人自小耳濡目染之下,深通刑狱之道,苦读二十多载,终于在明法一科夺得魁首。不过据说明大人为官铁面无私,初入大理寺时,着实得罪了不少人,也曾有过一段艰难时日。明夫人想是看到罗家也是初入京,居然也引出这许多波澜,一时有所触动罢了。
在场的女眷多,也有几位清贵之流,并无多少家底在的,一年的俸禄养活自家人尚且不够,还要关照老家的那一大家子,更是捉襟见肘,家里还养着两三个妾充门面的,听得方氏说得这样直白,一面鄙视方氏乡下妇人,没甚见识,说话又粗鄙,一面心里又有些羡慕,粗鄙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能理直气壮地对外说家里穷,养不起小妾之类的话。
唯有那之前出声讥讽的妇人,仍在挑刺:“爷们在外头办大事,为朝廷排忧解难,事情繁多,难免有些烦心,在外头逢场作戏,有个把相好的,有什么打紧的,我们女人在家里侍奉公婆,养儿育女也就罢了,可不能拈酸吃醋,连个人都容不下,没得惹人笑话。”
这是明摆着说方氏不贤慧,爱计较呢!
罗天都真想对她说一句,就你贤慧,等到你家里小妾一箩筐,每个都要朝你拿钱吃喝拉撒的时候,还要你帮着贴钱养她们的小孩儿的时候看你还大方得起来不。
简氏看着一屋子的人越说越偏,就笑着出来打圆场道:“你们一个个的都在说什么呢!今天可是我们老爷的寿辰,只说些高兴的便罢了,再说还有两位小娘子在场,咱们说话也该注意些,这些内宅私事就不要拿出来说了,免得让小娘子们回头笑话我们。”
众人便纷纷转移话题,把注意力放在罗天都姐俩身上,应景似地夸了两句,无非就是称赞罗名都长得标致,罗天都长得可爱之类的,并没有什么新意,敷衍之意甚为明显。倒是坐在左夫人下首的穿着一身藏青色袄子,打扮得并不显眼且上了年纪的妇人,看了罗天都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