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气的才女,只是明老爷也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明老夫人嫁进明家后,两夫妇倒是十分相投,谈诗论文,夫唱妇随的,感情融洽,对那些世俗之物反倒不看重,也不善经营,不然也不至于如今落败得这般田地了。
她自己是个泼辣的爽利女子,明大人刚直不阿,得罪了许多权贵,又不擅钻营,到如今还能在上京混得开,也是多亏明夫人忙里忙外,操持家务的结果,因此她对那些所谓的千金闺秀并不怎么看得上,反对是罗天都那些恩怨分明,又不怕事的性子,更得她的欢心。她是知道明老夫人家里的情况,罗老爷和明老夫人心性软弱,不通俗物,明悦也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要是再娶个不识人间烟火的千金进门当媳妇,只怕明家还撑不到明悦出人投地的那一天,就要彻底落魄了。
因此,她私心里倒是极力想搓和罗天都和明悦这一对。在她眼里,罗天都虽然脾气不好,但是能赚钱会持家,对家人又十分护短,明悦一家人都是软糯的性子,正需要这样强硬一点的媳妇来持家。
明夫人说好,明老夫人便也十分满意,看罗天都穿戴朴素,便褪了手上戴的一支碧玉镯子,要给罗天都:“来得匆忙,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这还是我当日在娘家时,我的祖母送给我的,能避邪保平安,也是个心意。”
罗天都忙推辞不肯要。开玩笑,就是个傻瓜也知道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接受明家的礼物,何况还是那样贵重的礼物,她又不打算跟明悦成亲。
明夫人见明老夫人都拿出那支镯子,知道罗老夫人心里已经同意罗天都这个儿媳妇,若不出意外,这门亲事应该能成了,也劝罗天都收下。她当然知道那支镯子看起来不起眼,却是代代流传下来的,十分贵重。
方氏也觉得太贵重了,便跟着一起推辞,明老夫人见自己送的礼,罗天都不收,便有些尴尬,一直拿眼觑明夫人,那意思是这小娘子为何不收她的礼,是不是不想结这门亲。
明夫人也知道罗家虽然清贫,但是方氏却十分本分,平白无故的轻易不收人家的东西,知道这是罗家嫌东西贵重了,不肯收,想了一想,便折衷,便用一支珠钗替了那镯子,送给了罗天都。
那珠子也是市面上十分平常的珍珠,并不甚贵,料想罗家不会拒绝。
这是明老夫人第一次见罗天都,她是长辈,就当是个见面礼的意思,若是再推辞,便有些打明夫人的脸了,再者那东西价格也适中,回头罗家还礼的时候,也还得起,如此一想,罗天都便欣然收下了。
“这孩子真是实在,我跟你说,我嫂嫂刚刚拿出来的那只镯子,比这支珠钗可要值钱多了,现在可后悔了吧?”明夫人便笑着打趣。
“可不是,到底我还年轻,没有夫人眼光好呢,不过这钗子工艺精湛,我心下也十分喜爱。”罗天都也笑道。
明老夫人便点头:“是个实在的好孩子。”
她以前也替儿子相过几个姑娘家,见面礼倒是送了不少,后来还是没说成,不得已这才求助于明夫人的,原本以为上京的女眷,眼光更挑,倒是不曾想,这罗家人倒是不爱占便宜。
“不是我爱夸自家人,我这嫂嫂为人最是和善,以前在娘家时,我就跟她最要好,那个时候,多是她照顾我。”明夫人说到这里,不免想起小时候的情景,颇有些感慨的意味。
“哎,你小时候性子就要强,谁也不服,就是你大哥说你两句,你也要不服气据理力争的。”明老夫人也笑了,“我记得有一年,你是腊日里生辰,过生辰时,姨母给你做了两件新衣裳,到了过年的时候,姨母就只裁了几个表兄弟的,没有给你裁,你就在家里闹起来,最后姨母没法子,正月里花了大价钱请了绣娘重新给你新制了一身才罢休。你可别不承认,那是姨母亲口跟我说的。”
“我兄弟那么多,我不争便什么都没有,我过生辰时裁了新衣,他们过生辰时,娘也给了重礼,过年的时候,一屋子都有新衣裳,就我没有,这不公平,我当然要争了,这不是两件衣裳的事,若是我不计较,以后他们都会这样对我了。”明夫人理直气壮地道。
罗天都便有些意外,这年代大人多是重男轻女,全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也没什么好奇怪,为人女的,遇到这样偏心的事,多数是选择了忍气吞气退让,比如方敏那样,像明夫人这样力求在家里地位公平的却是很少,倒是很对她的脾气。
妇人们在一起聊天,话题不外乎就是那几样,衣服、首饰、相公、儿女之类的,既然明老夫人说起衣裳来,几人免不得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