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族之外的人身上。
这是其中的一桩,甄贵妃宠惯内帏,颜氏有康王撑腰,两下没少打擂台。后来太宗皇帝在甄家的地盘遇刺,颜氏为护驾差点儿叫乱弩射成刺猬,甄家虽然没受重惩,从此以后颇为识相地绕着这位小姑奶奶走。直到金陵公主下嫁荣国府,两下关系才渐缓和,虽是如此,既有许多不愉快的过往放着,颜氏再说起“咱们家老亲”这五个字时都需咬住后槽牙才能保证不会失态。
作者有话要说: 为自己申辩一下,本文既不是穿越文,也不是重生文,行文建立在一个“如果”前提之上,那就是如果贾赦的嫡长子贾瑚没有夭折,贾家会是什么走向?所以请大家不要站在现代的角度去评价或苛责男主和女主的行为。男主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形象,哪怕自己的亲弟弟以权谋事包庇凶犯,只要没有留下把柄他也不会去管害死的人是不是无辜的;女主相类,她要防微杜渐避免婆家权势太大招来忌讳,又得倚仗权力完成先人的嘱托,如此便处于极为矛盾的尴尬境地。如果细读,大家不难发现,这夫妻俩绝非悲天悯人的善类。
☆、庆双生子嗣纷繁 出小月面容芜杂
御医在给颜氏诊平安脉时犹豫着问:“殿下,您是精通医理的,可曾觉察有双胎之相?”
颜氏自然是有数的:“与葵儿那时的脉息不大像啊?”
御医提醒她:“殿下,据臣所知,虽是双胎,同为男婴或同为女婴跟龙凤胎的脉象也不相同。”
颜氏点点头:“我也虑着了,依你看可有险症?”
御医沉吟片刻回道:“殿下素来强壮,又不是头生子,想来是不会如何的,但双生子多数早产,还是预做准备为妙。”
“嗯。”颜氏叮嘱,“不要惊动宫里。”
御医应着:“臣明白。”
鲁国公主的情景并不是秘密,甭管盼她死活,除了内廷,伯爵府、康王府、忠顺王府、忠诚王府并几家相与世交都送了许多上品的药材过来,万年灵芝、千年人参、北海珍珠、天山雪莲各类奇贵药材应有尽有。
“主子,以奴婢来看,这忠温王爷是最大方的。”春兰捧着盒子拿给颜氏看,“早先送了生产用的人参,现在又给了产后调理的当归,还怕您用错药,特地写了留意的条子。”
“七舅啊。”颜氏点了下额头,“从小到大,除了康王舅,也只七舅对我最好。”
“他可不愿意把你当外甥。”贾瑚一步迈进来,“今儿个怎么样,宝宝乖不乖?”
“生完这一胎,你是乐意找谁生找谁生去。”颜氏扶着肚子站起来,“没下回了。”
“不生就不生,四个孩子刚好!”贾瑚拿起盒子看一眼,“忠廉王最近又不老实,你别跟他们走太近。”
“他就是老实我也走不近。”颜氏也有耳目,自然知道忠廉王借着领管理藩院的机会跟蒙古有些交际,她另有主意,自然不会多加过问。
太宗皇帝的冥诞刚过,颜氏当真提前发动,帝后奉皇太后祭祖未归,监国的金昊把太医院的妇科圣手全部打包送进了荣国府。
足足疼了一夜,东大院终于听到婴啼声,先有一个稳婆抱着孩子出来道喜:“公主生了个健康的哥儿。”
张夫人喜不自胜:“好,快把哥儿抱来我瞧瞧。”
陪张夫人婆媳等候的鸳鸯暗暗叹息,道喜后方说:“老太太还等着信儿呢,奴婢这就回去,好让老太太安心。”
张夫人含笑点头:“去吧!”
贾母听说添了曾孙后喜忧掺半,好在元春有了身孕,御医又讲颜氏今后不利生产,只要劝服贾赦父子以大局为重将多出的荣府世职传到贾政身上,元春母子的身价必然大大增涨,凭借贾家威势,将来如何尚未可知。一旦元春正位,贾政便是获封承恩公的国丈之尊,将来荣国府的世职传给贾兰,公爵传给宝玉,再随意赏个爵位补偿贾琏,端得是一举数得。
现实与理想总有莫大差距,贾母刚让鸳鸯找出早先要送给曾孙的金锁准备过东大院去,又有丫鬟报喜:“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公主大奶奶生了一对健康的哥儿。”
贾母身子一晃:“一对儿?”
“是。”小丫鬟没有眼色,“鸳鸯姐姐走的急,没等着四少爷降生,太太这才打发奴婢过来。”
“好!好!好!”贾母勉强撑起笑容,“鸳鸯,把给哥儿洗三添盆的那双镯子取了来。”
荣府上下都有一样的心声:“贾家的爵位都有正主了。”
贾赦一叠声吩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