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红楼之荣府长房 > 第 111 章

第 111 章

事儿办了。”

颜氏欠身谢了恩,眉宇的愁意并未消散。

“荣府的大姑娘要走礼了?你也劳累,留意着保养身子。”皇后大约知道颜氏的套路,早先位高,那就借着维护忠廉王降了尊秩,既然钱多压身,索性拉着皇亲国戚一块儿发财。好歹人家是对太宗皇帝和皇太孙有救命之恩、对当今皇帝与皇太子有维护之德的taizu苗裔,如若计较太过,朝野都得戳皇帝全家的脊梁骨。

“您放心,府里帮手的还有几个。”颜氏索性把秦可卿姐弟的身世报备了,最后补充道,“按着宗法,他们与何家已无瓜葛,但贾家的宗妇确是忠廉王义女无疑。”

“你皇舅当时不问,也是揭过去的意思,哪好秋后算账?”皇后暗叹一声:终究是皇家欠她的,若此时得志的是忠廉王,俎上之鱼便不是宁府长媳了。

等颜氏跪安离开,太子妃试探着问婆婆:“忠廉王的事儿都过去了,姐姐怎么还是有些消沉?”

皇后怔了怔:“有操心的命,即使看得开也轻松不得。”

太子妃似懂不懂。

海禁大开,后头的统管章程便要随之完善,如藩务部、市舶司、海关衙门掌握国家机器的大佬们其实并不傻,明朝之所以会亡国,崇祯皇帝无能是主观原因,从根上讲,整个国家的底子都被东林党人庇护的江南商贾掏空,北边又有蛀虫一般的晋商勾结女真倒卖物资,生生毁掉了中华历史上最有气节的一台国家机器。现在的当家人不可能不吸取教训,哪怕是开了国,照样要加上十几二十条锁链进行束缚。商人本来有钱,万一社会地位升上来,胆儿小的仿效晋商,胆儿大的保不齐要撸了袖子自己“革命”,士大夫们再没有闭着俩眼安心睡觉的道理。

从太宗皇帝时代,高层领导已然意识到锁国是敝帚珍重的自欺欺人行为,特别是在收复荷兰占领的台湾后,朝廷更加重视万里之遥的西洋动向,即便早先没开国,也不曾稍加松怠防备之心。太宗皇帝面上骂七儿子与民争利,私下教育太子太孙:关着国门防小偷是掩耳盗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万一不留神让小偷长成强盗、花猫变为老虎,有心消除边患也将变成不现实的事儿。

两下一冲突,朝里的爷儿们不纠结才怪。金昊兄弟一碰头,最后想了个折中的法子:鼓励皇商、抑制民商。

此皇商非彼皇商,像薛家这样的以前干什么现在还是干什么,皇子皇女皇弟皇侄皇舅皇外甥等皇家人兼做海外生意可以支持,哪怕将来“革命”了,好歹是rou烂在锅里面没便宜外人。

这些事儿和颜氏没什么关系,贾瑚倒要张罗着组建三洋水师捍卫大青领海,特别是南洋,大青朝数得着的金贵人都在那儿发财。

颜氏本着了解国策不参与国策的原则继续做她的宅居主妇,两只娃都在练赶路,萌的祖父祖母不要不要的,贾赦索性推了玩儿古董的差事赋闲下来陪孙子玩儿。颜氏不大用带孩子,尽有空闲时间拟列四道商路的条陈,南洋三大股中有一股是分成三百小股由贾家族人认缴的,手头富裕的族人自个儿缴,没钱的也凑一凑合认一股,连府里的小主子都有份子,全族上下没有不感念称赞的。

恰在此时,大史侯外放广西留守,小史侯奉兵部钧令督检洞庭湖水师,贾母见攀亲无望,指此为名接史湘云过府,湘云来贾家时见上下都敛银子往东大院送难掩羡慕之色,又知贾玫嫁奁厚重,私下拉着表姐落泪,说起在家被裁了丫鬟月例不提,还得自己动手去做针线,每日都熬到深夜,总盼着来荣府自在两日。

贾瑾并不好非议亲戚家事,婉转安慰几句又说:“我这里有的,你看得上只管拿去,想多住几日也容易,老太太和太太都疼你呢。”

湘云感激道:“二姐姐要是我的亲姐姐就好了。”

贾瑾笑了笑:“又说疯话,不是亲姐姐就不疼你了?快跟我去太太那儿看侄子去。”

也不是史家苛待兄嫂的遗孤,勋贵门第原本都走下坡路,何况这些年来一直不见消停?史家的日子实实在在过的紧巴,可不要各处俭省?

俩孩子都被贾赦接前边去了,颜氏正与凤姐陪婆婆聊些家常话,见到湘云笑道:“人还没来,礼先到了,白叫我们生受。”

颜氏说的是湘云前几日打发人送了贾家姑娘每人一对绛纹石戒指,贾萱不在场,当娘的自要代她道谢。

湘云忙道:“我又带了几个,想送给太太与公主嫂子跟前的姐姐们,可惜有限,不得人人给。”

凤姐便说:“你是客人,虑的这样周到做什么?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