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罪过?”张夫人抱怨道,“依老太太的意思,宝玉的媳妇既得是高门大户,又不可娇气,还要持得住家!宝玉他娘那儿还加一条需与她齐心、敬顺婆婆服管教,叫谁容易找了来!”
贾敏只能委婉解劝:“嫡孙之中宝玉最小,老太太难免偏爱,公主又能干,二嫂哪有不羡慕的道理?”
“你是说到点子上了!”张夫人苦笑,“老太太恨不能照着公主的模子再挑孙媳,可她不想想,公主是弃了东宫下嫁的侯府,有这样的人怎么会嫁给宝玉?”
贾敏宽慰道:“宝玉还小,尽有工夫寻摸。”
晚些时候颜氏来荣禧堂接孩子,张夫人不免与她商量,颜氏记起上月在坤宁宫的答对,笑一笑说:“不妨事,先教老太太和二太太拿定章程,别的自然好办。”
张夫人点了下头:“也好。”
婆媳正在说话,贾茗贾英前后奔了进来,哥哥胸抱玉玲珑,弟弟手捧九连环,一左一右凑到张夫人跟前卖乖。
瞧看俩孙子的模样,张夫人那点儿不快早就飞上了云霄,一言两语哄着孙子玩了起来。
贾赦夫妻现今有五个孙子两个孙女,业已称得上儿孙满堂,虽说一样的骨rou一样疼,因龙生九子脾性不同,心底总有发丝轻重的偏差,如贾茗贾英兄弟:贾赦常抱贾茗,贾英则归张夫人哄,他们俩要比胞兄从弟受宠半分。
“宝玉小呢,静下心好生读出一个功名来,何愁没有佳偶。”知子莫若父,代善虽然把偏疼大孙子的心拐到了左臂根儿上,临终前到底放心不下迂腐的次子,细细嘱咐贾赦父子关照骨rou,贾瑚自然铭记,对宝玉的亲事亦算重视。
颜氏点点头:“明晚在荣庆堂摆家宴,有什么话你赶那时候讲。”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章其实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故事情节,只因行文需要,又不得不写估计也是掉收藏的原因吧!
☆、谋定红鸾明争辞 谏成文曲暗伏机
贾瑾出阁,宁荣两府颇为辛苦,颜氏即以此名建议张夫人设宴答谢。
贾母素喜热闹,自无不允之理。
到了晚间,荣庆堂搁着屏风摆下两桌酒席,贾母与张王颜凤尤秦探萱居内,赦政珍瑚琏玉环蓉葵兰茂在外,另设几案一张,ru母就近服侍苓茗英松杨几个小的,可谓五代同室万分和乐。
宴近尾声,颜氏忽向贾母笑道:“说起来这两年只管往外送人口,几时往里迎一位才是进出有序。”
贾母心下受用,顺势接道:“宝玉大了,若看着他娶了媳妇,我纵是闭了眼也安心。”
尤氏笑道:“老太太哪里的话,您的身子康健,还得看着宝玉得孙子呢!”
“你这张巧嘴啊!”贾母满面笑容,“我是不敢想的那样长远的!”
张夫人即问:“虽说宝玉还小,毕竟到了该打算的年纪,下面又有几个弟弟妹妹,有好女孩儿先定下,免得将来仓促是不是?”
贾母点点头:“大太太说的很是!”
凤姐笑着说:“我和尤大嫂子也能跑腿,就是得老太太与二老爷二太太划出圈,免得不合宝玉心意。”
“弟妹说的在理!”颜氏含笑点头,“趁着今日都在,不妨商议个条款,咱们家这么多人,总能找一个入眼的。”
贾瑚在外听着,扬声便道:“我的意思,宝玉且需考个功名出来,那时候说亲更加体面。”
贾政是道学,听着这话自要附和:“这是正理!连个秀才都没考不出来,如何就谈成家的事儿?”
不得不说,颜氏的招数损透了,她还没出力,贾母与贾政夫妇先就“成家立业、立业成家”的次序问题展开争论。加上贾母中意皇亲勋贵门第,王氏又怕将来的儿媳太过高贵不能凭心约束,贾政的眼再往仕林堆里瞅,三下且说不到一处去。
颜氏慢悠悠吃了几口菜,转头吩咐探春可卿:“前儿预备宗王妃的好事儿,南边进了许多彩缎未曾用到,方我教管事抬了来,你们去挑一些吧。”
姑媳答应着,连贾贾萱等人也跟着退去,
颜氏放下筷子问:“宝玉呢?”
四下霎时无音,宝玉在外应着:“弟弟在。”
颜氏淡淡地问:“你自己的意思,是想先读个功名出来还是成了家后入仕?”
宝玉支支吾吾,把贾政看得蹿火:“孽障!没听着千岁问话么!畏畏缩缩像个什么样子。”
“二叔不必如此,十几岁的孩子,且难虑着这些。”颜氏又问,“你想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