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儿子打小就性格独立,基本上自己的事情就没要他们做父母的操过心。
所以这样的儿子有了心上人却没有行动,赵父几乎是一听说这件事情,就断定了儿子看中的那个女人绝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等到赵母几次套话终于得知儿子的心上人是谁后,赵父赵母两人都是万分诧异的。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动心的对象,会是那个章家的姑娘,许家的前儿媳,章君雅。
丰安市就这么大,章家姑娘家世、品行是都没有问题的,唯一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离过婚。
许家儿子离婚的事情,当年闹的挺大,也就现在过去了好几年,没有人提起了,但是当年的事情他们都还记得的。
老一辈定下的婚事,都已经结婚了,还说离婚就离婚,一点也不顾虑的两家的交情和女子存世的艰难,许家做事确实不妥。
可以说,要不是章家地位不够,早就跟许家针尖对麦芒闹起来了,而做生意的人家最忌讳的就是跟人翻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不定风水轮流转到人家头上,就会给你来上一下子。
当然,赵母身为女子,内心对于这个姑娘的心情自然是同情居多,同为女子,她是最知道女子不容易的,尤其这世间女子规矩尤其多,稍有不慎就被被人抓住把柄。
可作为一个母亲,要让儿子娶这么一个离过婚的女子,赵母心中也是万分不甘愿的。
且不说这女子和许家离婚的事情,其中有没有内情,单就女子离过婚的身份、以及其离婚后与娘家再不往来的事情,赵母就不乐意这门婚事。
要知道这年头对女子尤其严苛,夫妻离婚即使男方有错,世人怪罪的那也是女子。
而且赵家也就是屈居于许家之后,在丰安市大小算号人物,并不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人家。
和许家的前儿媳结清,不说会不会得罪许家的问题,就是别人以后再说起来,但凡说起赵家是捡许家不要的女人,那赵家也面子无光。
明晰事理的自然清楚不是这个道理,但有些糊涂的难免就会乱嚼舌根。
谣言最是伤人,兼之赵家又不是娶不起媳妇的,没必要招惹这么一个麻烦。
原本赵母还跟儿子说可以考虑考虑,但这会儿得知了对方是谁,赵母就完全不想考虑了。
这一来到赵光远可就不干了。
-----
他早就以为两人没了希望,也没想过强求,只等着时间的流逝可以让自己忘掉那个人,也许到时候他会放下那个人,选择另一个人作为妻子。
可谁知好不容易赵母松口,说只要人品可以都能考虑,赵光远可以用自己项上人头担保,章家姑娘的人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就跟给人希望之后、再亲手打碎一般,赵光远死灰复燃、如何能轻易死心,在家里就闹起来了。
他也不发脾气,就是整日不说话,像是跟谁怄气似的,吃喝睡倒是照旧。
可正常人哪有不说话的,时间长了不得憋坏了自己。
这下子,赵母再去劝,赵光远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与赵母妥协的了。
为人父母的与子女怄气想来只有父母妥协的份,赵家亦是如此。
赵光远足足坚持了半个月,期间愣是一句话都没有讲。
赵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赵父就是不说,心里也是着急的,气儿子为了一个女人就折腾自己,也怕儿子把自己憋出毛病来了。
可他们无论跟赵光远说起家中的什么,往常他喜欢听的侄子侄女的趣事、家里生意的经营之道,反正说什么话题都是不吭声的。
如此,不过两周下来,赵家父母就知道肯定是要妥协的。
这世界上哪里有扭得过孩子的父母呢?
赵母即使妥协也不那么甘愿:“要不先去看看章家那姑娘吧?“
章家姑娘自从离婚后就深居简出,与自家儿子肯定没有来往,顶多也就是见了几面,也可能是以前有过印象,但是人都是会变化的,要是儿子去看了人,能够死心,那就最好了。”
会这么说是因为赵母想来想去,都觉得离婚的女人怎么看跟以前都是不一样的,不说自怨自艾,起码的忧愁总是有的,而烦恼催人老,指不定儿子见了就不喜欢了。
虽然不知道儿子是什么时候对人家动心的。但想来应该是在他与许家成婚之前。
一个女子结婚又遇上了离婚,这样的事情对人的打击肯定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