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南岸一团二营防御阵地一线战壕,二营长梁天已经亲率营部警卫排,以及通讯等其他后勤人员倾巢而出,赶到了一线战壕。
此时他的营部就只剩下一名受了轻伤的通讯士兵负责接听可能打来的命令电话。
其他战壕中二营幸存的官兵也纷纷动员了起来,依次部署在了阵地上。
时值下午四点,刺眼的太阳已经偏落向西,余光如火,红腾腾的斜射在大地上,阵阵清风从北面吹来,夹带着丝丝河水的湿气。
梁天趴在一个单兵掩体后面,举着望远镜凝目望着不算远的河岸。
那里已经有一部分日军等上了岸,后面的日军正在蜂拥登陆,整个河岸乱哄哄的,上了岸的鬼子十分机警和敏捷,迅速在各自军官的喝斥下开始列开了进攻队形。
二营的防御阵地修筑在距离河岸大约九百多米处,这样的距离正好处于卫戍团官兵所装备的mg34和42通用机枪的最大有效射程之内。
但是九百多米的距离就算勉强开火,命中率恐怕不会尽如人意,所以这也是林睿为什么一定要等鬼子完全渡河发起攻击后,再开火的原因了,因为鬼子距离越近,所遭受的火力打击就会越猛。
而不足一千米的距离也有缺点,那就是处于对岸的日军九二式重机枪有效射程之内。
九二式重机枪的最大射程是4500米,标尺射程是两千四,由于射速慢,口径小,所以九二式重机枪的精度还是十分出色的。
因此,两千米范围内,都可以算是九二式重机枪有效射程之内,这也是对岸的鬼子机枪部队能隔河开火进行掩护的原因。
不过两千米的距离,九二式机枪精度虽然高,但只要小心躲避不是太过倒霉到了极点,鬼子的命中率还是很低的,充其量也就只能起到一种威慑和压制效果。
日军正在紧张登陆准备进攻之际的同时,对岸的日军第55步兵联队的一处前沿观察哨中,亲赴前沿观战的第55步兵联队联队长长野副昌德大佐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到了最紧张的时刻。
双手紧紧攥着望远镜,丝毫不觉握住望远镜的手心已经溢出了汗水,尽管己方空中地面强大之极的火力。已经先行打击了一番对岸的支那军防御阵地。
但前次试探性进攻失败的阴影尚在他心中萦绕,因此长野大佐怎么可能不紧张,不担心?
南岸河边,随着大部分鬼子已经陆续蜂拥登上了岸,并迅速列成了进攻散兵队形,鬼子的进攻终于开始了。
一名鬼子少佐将战刀猛然朝前一挥,数以百计的鬼子兵顿时爆发出震耳的喊杀声如洪水般漫山遍野的朝二营阵地冲来。
二营阵地上,二营长放下望远镜,左手转了一下自己头顶的钢盔。
右手旋即拿起了靠放在战壕里的一支m1加兰德步枪,扯着嗓子吼道:“弟兄们,机枪准备!”
说完便迅速将手中的加兰德步枪保险打开,推弹入膛,猛然举起对准了前方在视线里,还是很模糊的鬼子进攻人群。
而二营的幸存机枪手们则迅速的将各自机枪架起,同样瞄准了前方正快速接近的鬼子进攻人群。
鬼子的进攻奔跑速度很快,眨眼间就冲到了七百米范围之内,这个距离,步枪还无法有效射击,但机枪可以。
想起林睿的命令,梁天当即厉声下达了命令:“所有机枪,给老子狠狠的打!”
大约十几挺幸存的通用机枪迅速陆续开火,很快,通用机枪那特有的撕裂油布的刺耳声便弥漫在整个二营阵地上。
战士们听的热血沸腾,但听在正在进攻的鬼子耳朵里和魔音差不多,惊恐之余唯有加快脚步前进,专业的军事素养告诉他们。
此时唯有全速前进,冲上去打垮可恶的支那人取得胜利,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一道道火舌从机枪口喷射而出,十几道火舌组成强大的密集弹雨无情的朝漫山遍野冲来的鬼子倾泻而去。
数以百计的鬼子的排着散兵线进攻,进攻正面足足有近三四百米,这样的好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和抵消了中国守军那射速奇快的密集机枪弹雨打击。
因此十几挺mg34通用机枪虽然火力迅猛,但却并未给日军的进攻造成太大的影响。
北岸观察哨中,长野大佐通过望远镜见己方进攻部队已经全部等上岸,并投入了进攻,且推进效果明显,嘴角不由得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尽量放开单兵冲锋时的间隙距离,是长野大佐吸取了前次试探性进攻失败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