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集会场所发现的笔记资料中,倒是能看到不少画满页的六芒星,但那就像杂乱无章的涂鸦,完全解读不出有用信息。”
密密麻麻的“印记”么……?
“这么说来,当时引爆聚能联合集团总部大楼的那个邪教徒,遗落的笔记本上也有不明意义的图案,包括某页上一团乱麻般的密集六芒星,还有那组最开始看似密码的连串数字。”我还记得那笔记本上的内容,在交给戴莎之前,自己也留了一份抄录。
当然,满页的六芒星就复刻不了,因为只看一眼都觉得特别不适。
“对。那组数字的含义,我们后来也探讨过,就是与邪教相关的恐怖案件发生日期,对吧?只可惜中断在‘’,也就是那个邪教徒死去的月份。”戴莎点了下头,说:“那就像是对过去系列事件的简要记载,恰好揭示了某种连续性的年月规律,只可惜未能到日。”
“嗯,那组数字……至少与这三年恐怖案件相关的大部分数字,可以算是‘破译’了。如像推测的那样,就是犯罪间隔期分别为3个月的旧‘6’循环和1个月的新‘6’启动。”我认可戴莎的说法:“可惜未能到日,否则就能更精准地预判下一个罪案日期……”
对于那组数字中的“”和“”,前者在原笔记本上还有被划掉的痕迹,对应的是近千年前的古史,9月23日周日在圣石大教堂请教过索伦神父,或许那意味着圣明邪教的“决裂”与独立……但还没有明确依据就是了。
至于“”,两年前的2月,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致死“6”人的重大罪案……当然,这是好事!不过,那个年月确是苏珊中毒入院的时候。难道与之有关吗?
不好说……但更早之前,就是9月1日与戴莎去医院探望苏珊后,一起聊天说到苏珊中毒的事件以及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日期,戴莎明确说了“应该有关系”,而对于为何未见报的原因,她说了“因为那只是一个传播范围很小的普通案件”。
可是,后来想想,好像有点“矛盾”?
当然,戴莎当时就认为最初被定性“普通”的表面下,还得继续调查“不普通”的真相,所以她才会接手这起案件重启调查。
但是,在没被国家检察院关注之前,这种小范围知晓的“普通案件”,为何也被那个邪教徒所知道,并以“”的谜语计入笔记本里?
是“巧合”吗?还是有另外隐情……?
可说到邪教徒……那个里克也知道苏珊中毒的事件!
这也是“巧合”?
总之,这个所谓的“小范围”……有点难以理解。
“学姐,邪教计划犯罪的日期,会否可能并非明天?”我怀着一丝侥幸问:“具体月份或许已经明确,但具体日子……也许还会变动?”
也许,之所以那些数字只能到年月,就是因为日子是可能“变动”的……?
就像是……满月之夜的具体日期?!
“都是可能的,如发现安保力量明显加强,或许邪教也会调整策略。但现在不能与这帮极端邪教徒赌‘不可能’,就怕万分之一的概率仍然会发生恐怖事件。”戴莎轻轻叹了一声,说:“但只要这群疯子仍如飞蛾般沿着既定‘规律’袭来,我们就能反过来借机引出烈焰应敌。事实上……也有一定迹象表明,下一次仪式计划犯罪的日期,很可能就在这几天。”
咦?
也就是说,还有其他迹象、线索或推测么?
这时,我想起之前推想过的某些可能性和刚刚的念头,于是再次说出来:“如果真是明天或后几天,会否可能都在晚上……?”
“对。”戴莎给出明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