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槐重重地‘嗯’了一声,“等你以后成了冠军,买了大房子,到时候咱们再把奶奶接过去享福!”
说完,她忽然意识到,这里才是曲学林的老家,要是曲学林有了买大房子的能力,为什么不回来这边买,而是在大费周章的在她们那边置办了房子,然后再把奶奶接过去?
这么一想,她觉得自己好像有些自恋了,凭什么就认定人家会留在那边?
“嗯!”这时曲学林认真地点头,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说:“好,就按小妮儿说的,到时候把奶奶接过去享福。”
闻言张静槐的心里像是绽放出了烟花一样,又响又热,炸得她的脸也红扑扑的。
看着她笑,曲学林也跟着开心,眼里的阴霾也驱散开来,有了光芒。
果然和他想的一般,小妮儿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奶奶很喜欢她,心情也明显变得好了许多。
希望小妮儿能给奶奶带来希望和期盼,能健康、开心地活着,等他以后有能力了,好好孝顺他。
俩人装完东西后,老太太佝偻着腰也进厨房来了,招呼着让他们两人出去歇歇,让她来做饭。
可俩人哪能让她动手,哄着劝着把她哄去了坐下。
然后张静槐挽起了袖子,一副要大展拳脚的样子。
起初曲学林是不放心、也不想让张静槐下厨的,但是想想小妮儿确实要比他想象中的厉害不少,并且看着她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也不忍拒绝。
于是他就同意了,在一旁打着下手,时刻关注着,担心张静槐会一不小心伤到了自己。
张静槐用家里带来的小米和花生熬了粥,然后洗了簸箕里的萝卜,切成小方块,炖成老太太爱吃的软糯程度,并且吃起来还有着一股肉香。
中午虽然吃的不丰盛,但胜在三个人都开心。
老太太看见、尝到了张静槐的手艺,心里对这个喜人的小女娃就更加满意了,看她的眼神也更像看孙媳妇的眼神。
吃完饭,在曲学林洗碗时。
老太太跟个顽童似的,神神秘秘地拉了张静槐进屋,然后从柜子里翻出一本相册,翻开和张静槐同看。
上面都是曲学林他们一家人的照片。
曲学林的单人照最多,从小到大的,一直到十几岁的时候都有。
然后便是他和父母的三口合照,从合照中和奶奶的讲解中,张静槐了解到了曲学林的父母。
原来曲学林的父亲是一名设计师,并且还出过国,家里的房子和厕所就是他设计的。
曲学林的母亲则是一名画家,只是在嫁给曲学林的父亲,在生了曲学林后,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这样的家庭,小时候的生活条件一定很不错吧。
张静槐如此心想。
只可惜叔叔阿姨英年早逝,曲学林的生活一落千丈不说,还成了一个孤儿。
“小妮儿啊。”老太太握住张静槐的手,“奶奶看得出来,你是个好孩子,也是真心对学林好嘞!奶奶拜托你,以后多陪陪学林,好不好?学林这孩子啊,懂事得很,他爸妈出事了之后,从来没有闹过,还反过来劝我这个不争气的老太婆,安慰我,让我不要伤心。”
她自嘲地笑了笑,继续说:“可是最缺安慰的,应该是他才对啊!那时候他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突然间就没了爸妈,该多难受啊!俺娘走的那时候,我都四十多了,还哭得昏过去呢,可是学林这孩子……”
说着说着她就想起了当日的伤心事,红了眼眶,梗了喉头。
张静槐用手掌给她轻抚着后背,给她顺气。
过了一会儿,她调节了情绪,长长叹了一口气,“他就是太懂事了,我才担心他呢!人家都说懂事的孩子好,可是我知道,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嘞!他越是懂事,人家就越是觉得他好说话,不用在意。”
“是啊,奶奶你说的没错,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张静槐对这话十分认同。
而且曲学林确实是‘不会哭’的孩子,平常什么情绪、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消化,从来没听他抱怨过什么。
“所以啊。”老太太又抓紧了张静槐的手,“所以奶奶拜托你,你多陪陪他,等你和他熟了,他在你面前就会哭了!”
虽然理是这么个理,看怎么一说出来,总感觉怪怪的?
就在张静槐觉得有些好笑的时候,外头传来了曲永逸的声音。
听着像是曲永逸带着女朋友来了。
她马上扶了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