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北宋游骑兵 > 第2章 赶集

第2章 赶集

‘果然没骗我。’瘦掌柜嘟囔一句,满意的笑起来,抬头纹都发散开。

瘦掌柜拿着发亮的手链满意的问道:‘不知此物,郎君打算作价几何?’

李靖看看掌柜说:‘300贯吧。’

听闻价格瘦掌柜脸色一变:‘寻常金价不过30贯一两,公子这宝物半两余,虽是精美奇巧,然这价格小店承受不起,不知公子可愿意折让一些。’

‘一口价300贯,这宝物全天下独此一件,若是你能拿出第二件,这宝物送你也罢,掌柜若不识货,吾就找别家在问问。’李靖可不会毫不松口,当金子卖肯定不值钱,但这是独此一件的艺术品啊,这是两个概念好不好。

掌柜跟首饰匠人扭过头轻声交流了一下,终于咬咬牙:‘好吧,郎君就按你说的价,我们来立个字据吧’

掌柜从柜台里拿出白纸写好字据,售卖黄金首饰一件作价300贯,然后分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跟李靖一人一份,这就算完成交易。

接着又让账房先生取出6张50贯万友商行银票,300贯铜钱重量高达1800斤谁抬得起。这万友商行从事长江货物运输是本地最大的商户,就这条街上就有几家万友商行的铺面,他家的银票西到成都府东到江陵府长江中段都认,这时候银票有两种,一种是掌柜给的凭票即付,谁都可以用不记名遗失不补。还有一种大额的银票须得带有花押,存款人得在商行留下花押(签字),给付的时候必须验一下花押对得上才能给付,如果是异地还得等上一段时间,让商铺用专门的信件验过花押无误才会异地付钱,当然手续费是必须要扣的,最多每贯钱扣30文,这个时代把钱存到商行也可以,但每年不但没有利息还要给商行百分之一到二的保管费。

卖完东西收完钱,掌柜把李靖送到了店门口:‘郎君,望以后还有宝物,要记得小店哦。’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靖是满口答应:‘好说,以后在有好东西,定会再来的。’

出来就看见桂宝还站在店外,正好旁边有卖签菜商贩走过来,边走还边吆喝:

‘卖签菜咯,好味道的签菜哟。’

‘叔,俺想吃签菜。’桂宝瞧着路过的商贩,看着他担子里的各种吃食,腿都迈不动。

签菜跟后世的成都钵钵鸡很像,各种菜肴煮熟用竹签串起,加些佐料放到陶罐里,货郎就背着陶罐沿街叫卖,素菜1文荤菜3文、童叟无欺,荤菜嘛大都是内脏下脚料,正好一大早出来李靖肚子也饿,和桂宝一起选些签菜,寻货郎拿两个土碗就在路上开吃,味道还可以,微微有一点辣味,应该是加过吴茱萸,麻味还不错,缺鲜味没有味精不怎么鲜。

吃完让桂宝会账,李靖身上就6张银票没有零钱,桂宝出来的时他爹倒是给他备了些铜板。还得找家商户把这铜瓦给卖掉,这玩意货柜里不少、虽是人家的,回去拿钱买来赔就是。

万州府不大人口,主要是以手工业和商户为主,人口二万多户、约五六万人,跟后世百万人口的可没法比,这年头人口多的州府都是粮食产量高的地方,本地粮食产量直接决定人口多寡,宋代的万州城区也是依山而建,问过几个路人都说本地万友商行的信誉最好,不管是买卖或典当,老百姓都喜欢到万友商行。李靖觉得既然都说好,总还是有些道理,顺着青石板来到万友商行门前,这可是本地数一数二的豪商,高门大户雕梁画栋很是显眼,门口站着两个赤着上身的肌肉大汉,大汉身上还刺满各种纹身,花花绿绿还抹了油,跟后世健美比赛一样。

商行里面一排整齐的奉柜,跟后世银行一样。高高的朝奉柜,身高一米七的李靖刚好露个头,寻个没人的柜台老李伸手把铮亮的铜瓦递到柜台上。

里面的朝奉打眼一瞧说道:‘郎君,这是黄铜?要卖。’

老李含笑点头:‘对,铜瓦,寺庙道观屋顶用的。’

朝奉取出秤、称了一下接近19斤。(每块是6千克标准铜瓦)

‘郎君,打算作价几何?’

‘掌柜,看着给价、合适就卖你。’

‘郎君,若只有一块只能做商品卖,最多给4贯,不过要是郎君货多,本店可以加价。’

老李也知道这玩意一块不值钱,有钱人家修庙或道观才是正途,(武当山金顶就是铜殿)不然也只能作为机加工或者铜钱的原料,当然这黄铜拿来铸炮也是极好的。

‘朝奉,若是价钱给得合适,可以多卖些。’

朝奉一听顿时笑了笑,要去问问大朝奉,这大朝奉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