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监承,不知道好差遣是何意,下官初入官场,还望大人告知。’
‘李承奉是想作文还是带兵?’
‘这有区别?’
‘区别很大呢。’
‘朝廷去年平了梁山,今年又平了方腊,南边北边乱得很,最近朝中大人们又嚷着让官家对辽人用兵,准备收回燕云十六州,那可是太祖太宗的梦想,赵氏子孙那个不想。如果想要加官进爵,北伐是最好的途径,说不定哪天就来了旨意要北上呢。’韦监承说完颇为感慨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观辽人气数未尽,此行恐怕也是凶险万分,多事之秋啊。’
‘监承,那作文又如何?’
‘作文嘛,蔡相虽是明退了,但是朝中大小事情还是离不开蔡相,我们这里山高皇帝远,承奉若是要从文,老夫给承奉某个长史,从吏的差遣还是不成问题的。’
李靖想了想,做个文职有啥意思,还是打仗刺激于是说道:‘监承,既然朝廷是多事之秋,下官想带兵,监承打算如何安排?’
‘带兵嘛,老夫虽只是个六品监承,但是这夔州路上万人马的兵器军械,都是归老夫管,老夫也颇有薄面,禁军是没指望,但是厢军和番兵倒是很多缺额,承奉郎想要带兵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监承,厢军多是老弱病残如何上得战场,番兵更是不听号令不是添乱么。’一听厢军番兵,李靖摇头不干。
韦监承摇了摇头道:‘李承奉,还是太年轻啊,你不是有铁厂么,招募些敢战之士,平日里在铁厂劳作,闲暇稍加训练,若有战事你兵也有,甲也有,还怕谁?’
‘监承是叫我自己武装?’
‘那是自然,老夫能给你弄到数百厢军员额,粮饷也能考虑一部分,至于兵器军械,老夫爱莫能助。’韦监承苦着脸两手一摊。
‘每年一千五百斤精钢,1000厢军员额,在给我些教官如何?’
‘李承奉此话当真?’
‘监承大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韦监承眯着眼睛看着李靖说道:‘速把精钢给老夫送来,老夫明日就禀明廖大人,就给你小子安排。’
李靖还是对今日韦监承一番话颇有不解于是问道:‘监承怎知我一定会答应?’
‘何维老儿跟我想交数十载,他看上的人,应该不会错。’
‘何朝奉的老熟人,怪不得,下官稍后就去信铁厂,不日安排人把监承的需要的精钢奉上,只是下官还有个疑问,监承要精钢打造何物?’知道是老何的朋友,李靖的心也就放下来了。
‘锁子甲’韦监承不情愿的说出。
锁子甲可是好东西,灵活轻便,但那玩意费工费时根本没办法大量装备,放到中世纪欧洲也只有少数贵族才有锁子甲,打仗靠着几个锁子甲有屁用,还是扛不住火枪的,战争为何叫艺术,因为战争从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武功高强的侠客遇到一队士兵也是白搭,真有那种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么,李靖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是不信的。
ps:诸位看官如果觉得本文还能看,麻烦点个收藏,或留个言,我是新手,看着每天收藏的增加,这是在下写作的动力,拜谢诸位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