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有言在先,马步营和寻常军队不同,诸位刚来先修养数日,这几日可以跟着看,如果觉得不合适,本官发给路费送诸位回乡,一旦留下来,就得按我马步营的规矩办,军法无情,诸位可愿?’
‘我等愿意。’众人抱拳答应。
接着数日李靖好吃好喝招待诸位梁山好汉,每日里他们就看着士兵训练,偶尔还跟着练几下,最终留下五人,沈浩弓术不错担任四连一排长,李通孔武有力担任一连二排长,孔玄暂作行军参谋,陶毅善马做了斥候班长,杜存是个兽医就安排养马的差事。其余的几位好汉都选择回乡,李靖发给路费开了路条,并安排万友商行的货船把他们送到鄂州。
日子过得很快,最近老李每日都要回家,河北小姐功夫了得,老李竟然有些吃不消。宣和四年正月十五,副社终于来人了。
老地方万华楼东阁,来人一行三人,为首的中年汉子看了看李靖抱拳道:‘草民福社沈绵,拜见指挥使。’
‘免礼,今日找本官何事?’李靖漫不经心的接话。
‘今日为福来门之事而来,还请指挥使高抬贵手,了却此事?’
老李颇带玩味的问道:‘如何了?’
‘福社愿出5000贯,给指挥使赔罪,望大人笑纳。’
‘你的人可是袭杀朝廷命官的罪,十几颗脑袋就五千贯。’
‘黄波他们只是动手打了指挥使的人,并未动刀,更谈不上杀了。望指挥开恩。’沈绵知道这袭杀朝廷命官的帽子,死都不能认。
李靖喝着茶清雅的说道:‘杀没杀,我说了算,你说了不算。’
‘叔叔,我们走吧。’说话的是沈绵身后的少年,个头比李靖还高点,年纪轻轻气宇轩昂,神色不凡怎么看都不像打手。
‘二郎,休要胡说,还不快给指挥赔罪。’
‘他是何人?’
‘这是草民的外侄杨二郎。’
‘这小子身板不错,叫什么。’
‘杨再兴。’
老李听到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下意识的追问道:‘荆湖南路,杨再兴?’
‘正是,只是荆湖南路恐,还有叫杨再兴的吧,指挥识得小侄?’按说不能啊,二郎一直在家乡,这次因为万州府的事,才跟着沈绵一起从湖南过来,想是长长见识,指挥大人如何识得。
‘崀山人?’
‘正是,指挥真识得小侄?’
‘不认识,只是本官很欣赏他,让他拜我为师,跟我从军,此事就此作罢。’老李基本上确定,这家伙就是后世号称中国十大猛将的湖南新宁杨再兴,啥也别说了,人要定了。
‘这,容草民思量一番。’一个侄子就能省去5000贯,从军又不是送命怕啥。只是不知如何跟二郎家人交代啊,带出来长长见识就给送了军,哎呀颇有些纠结。
‘开了春,我军就要北伐,大丈夫当在沙场战胡虏,立不世之功。’
‘北伐辽国?’杨再兴眨了眨眼睛。
‘嗯,最多四月,怎么小子你怕了?’老李看沈绵不怎么愿意,杨二郎倒是蠢蠢欲动,只得使了激将法。
‘俺七岁习武,这枪练了十年,俺也想见识见识辽人的枪厉害,还是俺的枪厉害。’十七岁的杨再兴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老李催促道:‘沈绵,考虑得如何?’
沈绵一时语塞,只得问问侄儿的意思:‘二郎你可愿拜指挥使为师,跟他从军?’
杨再兴大大咧咧的说道:‘叔叔,我想从军,会会辽人,不想拜师。’
‘小子先跟我从军,到时候我们比比谁杀的敌人多,如果你多,拜师之事就此作罢,如果我多,你在拜师如何?’二郎的话有些打脸,老李只得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沈绵一看这事就这么解决了也很高兴:‘那甚好,二郎快,快拜见指挥使。’
杨再兴抱了个拳:‘小子杨再兴,拜见指挥使。’
‘免礼,免礼,万森去找谭知府,把状纸拿回来,把这事结了。’
‘遵命师傅。’万森起身去找谭知府把状纸撤了。
‘沈绵呐,人贩卖人口之事,始终有损天和,往后可以考虑做做别的。’
‘指挥使,福社除了贩奴,不会别的啊。’沈绵也没想到本来还打算出点血的,没想到这指挥使大人看上自己的侄子了,这事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化解了。
‘你们可以考虑跟万友商行合作嘛,他们做长江沿线的生意,你们做内陆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