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北宋游骑兵 > 第42章 夺情

第42章 夺情

‘军使,这如何使得,当不得如此贵重赙金。’岳鹏举一看这五百管的数额,他一个从九品武夫月饷不过6贯,加上各种补贴也不会超过8贯,这一下给了500贯,六七年的工资了,当然不敢要。

‘这是给你父治丧所用,你父比本官只大两三岁,为人谦和,乐善好施,回乡后好好把你父安葬,体面些。’李靖可看过历史书的,岳飞父亲岳和通情达理,宽怀慈悲,村里的人都对岳和非常敬佩,可惜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

‘军使如何识得家父?’听着李靖一番言语,岳飞心里已经认定李靖和父亲岳和早就认识,不然怎会大老远把他从真定府调到这夔州来,还为他请旨夺情,还给厚重的赙金治丧,关键连他父亲平日为人都一清二楚,很没道理啊。

李靖一看有些说漏嘴,又不能说破只得故作玄虚道:‘昔日有过交情。’

岳飞不善言语,眼里噙着泪、倒地便拜‘末将,替父母,谢过军使。’

‘哎呀,鹏举,起来,起来,速速回家去。’

有道是千金买马骨,咱们手里现在就两将,杨二郎合适做前锋,岳鹏举调理几年适合做大将,老李真不是干指挥的料,白沟之战都脱力坠马,自己既然不是那块料、就要放手培养人才,花多少心思都是应该的,这不是投资,这是感情,深深的感情,俺老李以后要靠着你岳鹏举的光环过日子,打仗我不如你,为人定不输你,有我在你也断不会枉死。

至于李靖到底写了什么给官家,官家怎么就答应了呢。

下面看看李靖的奏折:

‘臣李靖、下属岳飞父丧,然部队正在训练紧要关头,叩请陛下夺情,亩产五百斤稻种不日入京。’

就是这稻种,才让徽宗皇帝轻易的准,高产稻种堪比百万军呐,如果产量属实,花数年推广,将极大提高全国粮食产量,这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袁隆平爷爷若是在古代那可是要封神的人物,不要小看这一粒粒稻种,这是粮食、这是无数的生命,老百姓要吃粮,军人要吃粮,牲口要吃粮,水稻秸秆、乃至麸皮都是有用的。古代缺乏蔬菜副食,人均粮食消耗量很高,士兵一月六十斤口粮算是寻常,饭量大的比如杨二郎之辈,一个月能吃八九十斤粮食。老李一开始看着燕青,杨二郎吃饭那是目瞪口呆,两人拿着陶盆盛饭,白饭就着盐巴就能造一顿,刷锅水就是汤。以前看水浒传,梁山好汉进店就点二斤牛肉,二斤酒。以为只是说说罢了,自己亲眼看见别说二斤牛肉,让那黑大汉李通来吃,十斤肉一顿都给你干没了。粮食越多,就代表人口就越多,人口多了国力就会更强,抵御灾年的能力也就更强,粮食就是国祚,就是大宋朝万万年的根基。哪朝哪代老百姓造反都是因为吃不饱,活不下去才造反,没听说过吃饱撑住还要造反的。

所以当今天下敢写亩产五百斤的人,全大宋恐只有李靖一个,既然他敢写、官家也就敢答应,抱着试试的心态,这事就这么办成了。

当然如果李靖不是看着坡地上,种植的土豆都已经结出藤蔓,给李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写,万一穿越过来因为某种不知名的因素,种子不发芽,那可是欺君之罪。既然土豆都可以结出藤蔓,那么水稻就一定可以。水稻李靖就不打算藏着掖着了,这玩意要推广,是要造福百姓。

至于为何不给稻种命名,如李靖稻、太平稻,那是因为这种荣誉得留给官家,不能喧宾夺主啊。为人臣子抢了皇帝的快乐,皇帝会让你快乐么。

二月初一,梁山军整训完毕,整整二千四百名火枪手,站着整齐的队列,虽然大部分是新兵没有经过实战演练,但是班排骨干都是经历过北伐的老兵,只需打个一两阵,这支部队就会变成这个时代最强的音符。体能方面绝大多数士兵都可以日行百里,还能马上投入战斗。

弹药厂一扩在扩,由当初的十几个人猛增到一百多人,每日可生产定装子弹五千余发,熬糖的碎渣都做成了纸,看着子弹数量挺多、实际上一月产量也只够一场小型战斗。

李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梁山军的兄弟们,万丈高楼平地起、军训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恭喜各位你们走出第一步。作为军人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北方的威胁,很多人觉得北方遥远,敌人打不到家乡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军不只是保卫家乡,也要保卫国家,无国哪有家。我宣布梁山军即日起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梁山周边的山地开垦出来,让梁山变成鱼米之乡,富饶之乡。梁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诸君,加油。’

整个梁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