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北宋游骑兵 > 第85章 南迁行动

第85章 南迁行动

靖康二年十二月十五

黄大朗当街纵人行凶、判腰斩弃市,黄潜善发配江宁府编管,一众打手也全部发配大冶挖矿。

鉴于金军临近为便于统辖指挥,李靖暂任兵马大元帅,管辖全国兵马抵御金军。

朝廷发布南迁令,所有黄河以北的大宋百姓可自愿迁往南方,当然不愿迁移的朝廷就管不到那么多了,一千多万人口要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迁移,难得可想而知。

朝廷计划放弃河北和山西使两地变成无人区,金军在无人区得不到补给,人都没有怎么抢。北方和中原地区的人口,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慢慢开始向南转移。现在全国人口集中在南方,最多的省份是江南,其次是蜀中。现在蜀中四川省的任务就是汇集全省之力,编练新军八万支援陕西省抗金。湖北省,川东省集中力量支援开封。淮南,江苏支援山东。

十六日傍晚,三万完颜娄室麾下金军前锋兵临黄河北岸孟津渡口,搜集船只企图渡过黄河偷袭洛阳,金军的行动被黄河沿岸的斥候发现,附近的梁山军游骑兵被岳飞迅速组织起来,趁第一批金军渡河立足未稳之际,英勇的游骑兵果断向摊头发起冲击,那些驾驶渡河船只的船工也跳入河中隐匿,金军渡河人马分离,没有马又没法回去只能硬着头皮在摊头结阵顽强抵御,岳飞采用偃月阵冲击金军阵地,金军步兵哪里经得起骑兵冲锋,很快部队动摇发生溃败,情急之下数千人竟然脱去盔甲跳入黄河,女真人大部分不会游泳在水温接近零度的水中纷纷沉入河底,渡河的一万金军除少数弃械投降以外,其余全军覆没,河对岸金军见势不妙果断丢弃对岸同伴往上游而去。

战前山西全境人口接近五百万,两次战争大批百姓南下避难,这半个月以来梁山军全力协助百姓南迁,迁移人口接近二百万。现在整个山西剩余人口不到一百五十万,很多当地豪强不愿意放弃故土,有道是有奶便是娘宁愿被金军吞并也不愿走。山西省除太原、晋城两座孤城以外,其余全境皆落入金军之手。南迁百姓汇聚洛阳,依照他们个人意愿继续迁往蜀中、川东或者湖北。古语有云得蜀中者得天下,天府之国四川省随着土豆的推广,在田间地头、山坡种植的土豆喜获丰收,粮食产量竟然比战前提高一倍有余,所有移民两年之内口粮都由官府无偿提供,土地紧张就鼓励移民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五年之内免税,国家借贷银钱提供工具给他们鼓励开矿。蜀道难以往大批物资出川只能经由长江、嘉陵江走水路运输,往北去陕西只能走木质栈道,运载量极低且耗损严重,于是大批移民被动员起来开凿成都到汉中直道,沿途险要之处还会修筑碉堡防御。

十七日谢建新带着大名府百姓浩浩荡荡抵达开封近郊,大名府人口一百余万,经过战乱尚有不到七十万人,本次迁移六十余万人延绵一百多里。大名府现在只剩下三万多宋军,以及不到五万自愿留下的百姓,以前朝廷一直把大名府按陪都的待遇在修建,城墙极为高大,没有大量百姓消耗粮食,凭借高大坚固的城防,大名府可以坚守数年之久,这批百姓会安置到江苏和安徽。

金军也意识到宋军的坚壁清野计划,大批部队穿插往南逼近黄河北岸,企图阻止百姓的迁徙,河北省数百里赤地廖无人烟,金国和伪楚上哪找补给去,光占些空地有屁用。

十八日拂晓,完颜宗翰指挥金国中路军逼近黄河北岸的陈桥驿,距离开封一步之遥。陈桥驿如今已初具规模,这是李靖打造的第一座标准化堡垒,不光有完备的城墙和碉堡,还修筑有炮塔,正好扼守黄河浮桥。堡垒为一平方公里的正方形,战壕一道墙高六米,大小炮楼十二座。每面城墙配置可移动加农炮两门用于反击攻城武器,固定榴弹炮六门。火枪兵两千,长枪兵五百,刀盾手五百,弩手五百。全城正规军一万五千人,民兵一万人,建有粮仓两处,储备可供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城堡大量采用菱堡,每一面城墙都建五个巨大菱形突出部,从任何方向攻击城墙都能被菱堡火枪侧翼攻击,堡垒使用水泥预制板做根脚,中间填入黄土夯实,最后在覆盖水泥固化。

午间时分,阴沉沉的天空飘起雪花,这是今年第一场雪,完颜宗翰在陈桥以北安营驻扎,派出斥候试探性靠近浮桥,看着浮桥两边严阵以待的宋军,斥候快速退却并未发生交战。早上接到消息的李靖就命谢建新带领二万南平军开赴黄河南岸守卫浮桥。看这个天气黄河结冰起码还得一个月,这段时间要让金军尽可能的付出伤亡。

参谋院根据各路斥候的情报分析出,金军到来的中路军大约十三万人,大批入学才二个半月的参谋进入基层连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