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晨随口敷衍道:“没事,我溜达!你干啥去啊?”
李东用满是炫耀的语气道:“哦,我和我爹去城里买点东西,顺道照个像。”
李树才有两个孩子,老大李慧是个姑娘,年龄跟曹鹏差不多大,俩人之前还有过一段,差点没成曹晨嫂子,后来也不知道为啥黄了。
老二就是李东,初中念完就辍学了,一直在家闲混。他跟曹晨年龄相仿,俩人虽说从小一起长大,但关系真心没有多好。曹鹏和李慧黄了那阵,俩人还打了一架。
以前的曹晨,可能还会羡慕嫉妒一下,可是现在的他,真的是一点都嫉妒不起来。
手扶拖拉机?20年后,废铁能卖200吗?
不过李东的话,让曹晨忽然捕捉到了一个商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吴县这个小地方啥也不靠,祖祖辈辈都是地里刨食,一年下来收成多少,全看老天爷脸色。窝在这地方想发财,那纯粹是做梦!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未来的松江省首富于三金,就是从新吴县走出去的。他一手创建了市值百亿亿的新海集团,新海百货在松江省是家喻户晓,而于三金当初就是靠照相起家的!
与传统照相馆不同,他做的是下乡照相。
这个年代拍照还是件奢侈的事,一般农村人没什么事,一年到头都不会进趟城。
一般除了办喜事的,没谁会专门进城照相。曹晨家里的那张全家福,还是前两年大哥结婚,一家人在城里拍的呢。曹晨犹记当时拍全家福时,曹坤和高艳笑的像个孩子,手脚紧张的都不知道该放在哪好了,那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拍照。
于三金就是靠着这个生意,短短几年时间,积累了数万元的本钱,后来做起了工程,一步步走上房地产大鳄的道路。
有这么一个成功的例子在这,曹晨没有理由拒绝。
………
去年伟人南巡结束,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华的经济开始迅速腾飞!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转变,‘向钱看,向厚赚’成了时代格言!无数人放弃了铁饭碗,选择下海经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时代就此开启!
而那些在国内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此时还在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
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的一切似乎都在野蛮生长着。很多在未来明显违法的行为,此时都是灰色暧昧的。无数空子等着你钻,而且官方还都鼓励你钻,因为没人知道这些东西对改革有益或有害,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期间,英雄与骗子也是泥沙俱下。
其中超级大骗子有两个,一个是发明“水变油”的王洪成,被《经济日报》大篇幅赞扬报道,称之为“国内第五大发明”。而另一个则是发明“节能电机”的沈太福,被民国大师费孝通先生,多次写文章赞扬。
至于商业英雄则有很多,其中风头最盛的当属牟其中和史御柱。
老牟子是公认的商业天才,曾用五百车皮的小商品倒了四架图154,一时间名满全国,被无数倒爷奉为神话。未来他还会提出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构想,比如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口子,引入印度洋暖湿气流改造国内西北干旱区。还要深度开发满洲里,将这建成北方的‘香港’,成为对俄贸易的最大交易市场,不过最后他也成了骗子,结局是无期徒刑。
相比于他,史御柱则低调了许多,但也是当之无愧的青年创业偶像。此时他的形象无比励志,一个边城少年,背着行囊来到特区,凭借高科技白手起家,几年时间就坐拥数亿资产,而且他的钱来得干干净净。
不过等十几年后,人们再次提起这个名字,脑海里就只有“脑白金”“黄金搭档”这些词汇了。
这个年代根本不存在企业家,甭管是名校毕业,还是官员下海,全都是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草莽。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衷于铤而走险,毕竟这样来钱实在太快了。
这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但上面同样也洒满了毒药。而曹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数不尽的金山里,辨别哪些黄金有毒,怡然避开即可。 十九岁少年落拓而行,赤手空拳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在家呆了两天,等路面稍稍变干,曹就揣着自己那一百来块钱,骑着二八自行车去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