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如寂夜冷月,“皇后要去缅怀她的前夫,皇上连将皇后的这点事瞒天过海的能力都没有么?”
皇上。
自她应允生下皇嗣后,就再没教过龙轩帝的名字。
那一日,据说她独自在被一场大火烧尽的睿清王府待到日薄西山。回皇宫的时候,她久久地站在将军府外,将军府的管家请她回去坐坐,她讷讷地一声声说着,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
……………………
可还是回去了。
万事到头,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因为这个人,因为始终守着她不放弃她的这个人。还是回去了。
她走后的若gān年,直至龙轩帝驾崩,龙轩帝都再未立后,他心中的皇后怕是只有她一位。甚至没有再临幸过任何的嫔妃。
昭阳宫和落霞殿都成了禁宫,除了资深的宫人日日清洁外,再不允许任何人踏足一步。只有他,夜夜过去一待就是整夜。
听说,他只是在宫殿里站着,一动不动地站着,可就好像看到她在时的音容笑貌。
小太子政翌他jiāo由我在抚养,每日不管日理万机再忙再累,总要过来我的朱雀宫看政翌。政翌睿智机敏,灵秀通透,太傅教习,不管教什么,一点拨就顿悟。越来越像他,笑起来……也像她。
常常,看着政翌,看着看着,他就失神呆兀了。
“父皇,父皇……”每一次,总是小政翌将他摇晃至醒,“父皇,你在想什么呢,有没有听儿臣背书?”
他撑颚吟哦片刻,温和含笑,“在听。”
“那儿臣刚刚背到哪了?”他沉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父皇答错了,根本就没有在听儿臣背书!不是孔子的《论语》,是李斯上书嬴政的《谏逐客书》……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qiáng,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qiáng。”每一次,小政翌矫正完毕,总会一针见血指出,“父亲又在想母后了?”
她离开的时候,小政翌明明才近两月。那么小的襁褓里的一个婴孩,却偏偏至今都记得她的音容笑貌,记得她唱给他听过的儿歌,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chūn天的太阳当头照,chūn天的小雨沙沙下……
不用别人告诉他,他就知道,我只是他的母妃,不是他的母后,不是他的母亲。
兴许是龙景帝待他这位太子当初过为严厉,他待小政翌并不苛待,完全是慈父。就算要严厉,每每想到她,想到小政翌是她生的孩子,是她和他的孩子,政翌那么小就没有她陪在身边,没有母亲在身边,他又怎么严厉的起来?
唯一一次对政翌的动怒,让宫人用棒子打政翌,是他旧疾发作后,政翌在他chuáng边守着,看他这个父皇受着病痛折磨,哭着说了这样的话,“那个无情无义的女人怎么狠的下心来丢下我们父子!天下哪有像她那样做母亲的……”
“啪!”政翌的话还没说完,脸上已挨了他结结实实的一个耳光。
那一年,政翌十二岁。
那一病,龙轩帝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了,终于,政翌十五岁时,龙轩十九年,龙轩帝驾崩,垂危之际,握着政翌的手,“不要恨你母亲,这一辈子,是我对不起她……也对不起煌灼。他们住在关外,你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很幸福……他们幸福就好……”
龙轩帝驾崩后,政翌即位,君临天下。
政翌年仅十五,即位后直到十八岁那年开始才亲政。为亲政前倚重我父亲陈氏一脉,以龙天浚为首,龙轩帝时分封在外的几位亲王叔叔亦是忠心辅佐。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李制的人,带着数万铁骑投效周国,效忠新帝。
尊我为太后,始以母后称之。
政翌即位后,勤于政事,年少有为,周国国泰民安。建树不凡,深受百姓爱戴。二十二岁那年,他来慈宁宫与我请安后,说道:“母后,朕欲去关外,探望母亲。”
早料到有一天,只是问他,“你恨你母亲吗?”记得他十二岁那一年,那般骂过她。
“不恨,一直都不恨。只是太想她,当年才会说出那番大逆不道的话。”他望着我,“母后你知道吗,每天睡觉前,我都要把她留给我的拨làng鼓拿出来看,我始终记得,她给我唱过的那首儿歌,记得她抱着我,那怀抱多么温暖,记得她笑起来,睫毛弯弯的样子,记得她带笑含泪的目光,要我做一个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