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匡继续陈述。
“其二:朝堂之上,支持出兵的将领,并不多!”
“陛下继位十余载。五年前,匈奴来请和亲,下议。”
“大行令王恢曾言: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却称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司匡微微一顿,反问,“将领尚且反对出击,何况他人?”
“若想大规模出击匈奴,必须让朝堂将领改变看法,让他们看到战争带来的利益!否则,将且无可战之心,何况士卒?”
“此事亦明,并非我大汉无平定匈奴之良将,只因,将领皆不愿战而已!”
朝堂上的那群老将,被黄老腐蚀的差不多了。
尤其是大汉军方巨头之一的韩安国。
他在亲近窦太后的时间里,被黄老洗脑的太厉害。
当初那敢率领梁国老弱病残,对抗吴楚联军的雄心,早已不在。
这也是为何刘彻打算重用儒家的缘故。
窦太后死了,他这个皇帝想放手一搏,报仇雪恨,却被朝堂大多数的瓜怂百官阻拦。
这换谁能忍得了?
只有公羊提倡的大复仇,才最适合出击匈奴!
说来也是可笑。
若是没有公羊学派,大汉对匈奴用兵,恐怕要晚数十年。
若是没有元光元年的独尊儒术…
若是没有刚进入朝堂的儒生们的全力支持…
恐怕都没有元光二年的马邑之围。
更别说对匈奴彻底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