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鸡腿的二十四种做法 > 第3章

第3章

“你怎么讲的?”我好奇。

“主要有两点。第一,车子闲置没有经济效益;第二,借给大家玩儿,教会能得到行善的好名声。”

“他就借给你了?”

“还有,我面善。”宁文文补上一句。

一车的大笑。

宁文文抿嘴一笑,“小晓,你们试验室借车,也可以去找亨利牧师。”

“好呀,你帮我们开了一条好路。”

除了我和宁文文,车上的六个人第一次进城。比起摘苹果和参观可口可乐中心,大家讨论的话题更多集中在到中国超市买什么好吃的,好用的。

“我想买一个压面条机。这里的面粉质量太好了!买到了,我可以天天吃面条。”山西人林荣感慨。

“天天吃面你腻不腻?”北方大汉刘建不解地问。

“面还能吃够?gān拌,打卤,炒面,焖面。等我买了压面机,我请你们吃一顿面宴!”林荣的眼睛深陷,眉毛和眼睛贴得很近。幸亏嘴角上翘,总是笑笑的样子。否则看起来有些让人怕。

“倒也是,还是面的花样多。我是吃米长大的。大米gān饭,大米粥。没什么变化。”

大家兴致高涨地讲起各种吃的。

车到果园。在门口买了票,每个人捡起一个苹果网和一只筐。苹果网长得像小时候捕蜻蜓用的网。苹果树下搭着梯子,触手可及。如果要摘树顶上最红的苹果,苹果网举上去,套住苹果,用力一拉,苹果入袋。摘累了,靠着树gān吃苹果大餐。刚摘下的苹果脆脆的,一口咬下去,满嘴生香。果园里的苹果种类很多。有甜甜脆脆,橙红色的盛宴苹果;有酸酸的绿色斯密斯老奶奶苹果;紫红色的红鲜苹果;特别甜的富士苹果。

“新鲜摘的苹果真是不一样。太好吃了!”刘建感叹。

“嗯,我只有小时候在乡下才吃过这么好吃的水果!”小晓响应。

“这里的田园生活是不错。可是对我这样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呆过的人来说,太冷清了点儿。”戴着黑框眼镜的上海人徐一男不满地说,“去国家公园玩儿,连个卖茶叶蛋的地方都没有。树林子里走上几个小时都碰不到人。这个国家人太少,地太大。中国,印度的人口各移过来一半,世界才更均衡。”

“真象你说的那样,占本地大多数的白人要有意见了。美国政府是不原意让别的人种占大多数的。移民局有一个绿卡抽签活动,每年有5万多名额。我们系一位教计算机的教授就是抽签抽过来的。”教育系的吴天对绿卡申请颇有研究。

“那我们也可以申请吗?”林荣嘴里含着苹果问。

“不可以,只有移民人数少的国家的公民才有资格。换句话说,移民来的外来人口只能是少数民族才行。中国大陆,韩国都不行。俄罗斯也是因为苏联解体后才允许移民。过些年恐怕也会被划出。”吴天解释。

“听说最近几年找工作不容易。要外国人的公司并不多。”林荣有点儿沮丧地说。

“看学什么。我们物理系就一直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当初申请拿美国奖学金最容易的专业,都不好找工作。要不美国人都不爱学呢!”我吐出到美国以后才悟出的道理。

“是啊!理工科的转计算机;文科的转会计。我的四年生物算是白学了。当年可是生物系比计算机系还难考。”北京女生谭笑笑发出一声哀叹。

“我准备了相机,你们要不要照张相?可以寄给父母让他/她们体会一下我们的田园生活。”宁文文转移话题。

梯子,苹果网是最好的道具。每个人照了2张。宁文文又不厌其烦地支起三角架,大家在一棵最矮的苹果树下留下集体照,这样苹果刚好长在我们的头上。

宁文文轻车路熟,走街串巷,带我们来到一个写满繁体中文的小广场。广场里有五家店。一家卖锅碗瓢盆的五金杂货店。一家录像带出租店,三家小饭店。饭店的规模和上大学时学校门外的小餐馆相当。宁文文带我们走进拐角的那家。四川饭庄。玻璃门上贴着红色中文字。

柜台后,皮肤白皙的老板娘四川口音热情地打招呼,“小宁又来啦!我刚进的活鱼,要不要来个gān烧全鱼?”

“好呀!我想着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我先让我老公做上。你们慢慢点菜。”老板娘递上一摞点菜单。

中英文的点菜单里夹了一张纯中文的菜单。

麻辣腰花,夫妻肺片,红油牛筋都列在中文菜单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