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四月交响曲 > 默认卷(ZC) 希特勒的最后一张牌

默认卷(ZC) 希特勒的最后一张牌

一命运是注定的

法国大文豪巴比塞在一本名人传记中不只一次的骂希特勒为疯子,醉汉和流氓。在英国的绅士们看来,希特勒的那一撮小胡子和一绺头发也许是相当讨厌的;不过在过去许多年中,唐宁街的要人们一直在支持着他的行动,把他当做一个天真而调皮的,可怕而又可爱的孩子看待,鼓励并帮助他从困苦中成长起来。直到希特勒同斯大林握手的那一天,唐宁街的要人们才恍然的明白起来,原来希特勒并不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听话,一点也没有“绅士道德”。希特勒向华沙进军以后,张伯伦和他的同志们一方面大呼上当,一方面大骂希特勒这小子忘恩负义,狼心狗肺。但后悔已经太晚了,张伯伦以他的昏老的泪眼看着希特勒给他的一切回报,甚至看见法国溃灭后德国的大炮弹隔着英吉利海峡射来。在这次大战以前,世界上了解希特勒的也许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坐在克里姆林宫时常作沉思默想的斯大林。

希特勒统治德国的这些年中,牛奶被大炮所代替,一切工作都为着准备战争。但是当头脑清楚的人们说出来“法西斯即是战争”的时候。英国的当局者并不因这话而有所警惕。他们只想到希特勒要进攻苏联,没想到希特勒在进攻苏联前还向他们夺取殖民地和欧洲的领导地位。斯大林看透了这一点,抓住最后的一个机会同希特勒握起手来。但他们是司马懿遇着诸葛亮,谁也看穿了谁的心思;所以不管希特勒怎样在许多问题上不露声色,甚至像煞有介事的修改自传,斯大林依然毫不放松的作种种准备。这就是说,纳粹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绝对对立的。德苏协定只能使这对立形势表面上暂时缓和,而德国的胜利与苏联的强大却使这问题在实际上逐渐的更增加严重起来。所以两年来的德苏外交,实际上是“嘴里叫哥哥,背后摸家伙”。倘若说现在是希特勒和斯大林“斗力”,那么过去就算是“斗智”了。

有人说第二次欧洲大战斯大林是导演者,这显然是忽视了国际间所存在的种种基本矛盾,过高的夸张了德苏协定的某种作用,现在德苏协定提前作废,可以证明斯大林并不是战争的真正导演者。另外曾经有人说希特勒被斯大林装在荷包里,那也未免是过低的估计了希特勒的聪明,目前的事实足以证明希特勒是有他的一套计划的。所以实际上这部大战是希特勒自己导,自己演;如果这真是一部悲剧的话,现在就是快接近英雄命运的高潮了。不过也有人更恰当的把希特勒的进行战争比做是赌博,而如今正打下来他手中的最后一张牌。希特勒很明白这张牌打下来要决定命运,同时又深感觉没有把握,所以在出手时破例的用祈祷的口吻说道:“上帝其保佑吾人之奋斗。”

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拔刀相向是不可避免的,在欧洲大地上,命运注定了他们是一对冤家。不过希特勒的翻脸有点太快,不仅我们局外人料想不到,似乎连莫斯科最富警觉性的人们也不见得事先知道。德苏大战爆发的这样快,第一是由于希特勒在欧洲大地上节节胜利,巴尔干问题迅速解决,大英帝国被打得一时不会有反攻能力;第二是由于苏联领土与势力的扩大,使两国的矛盾不容易妥协下去;第三是由于苏联的准备计划快完成而尚未完成,在希特勒看来这是进攻苏联最后的唯一机会。倘若还有另外的原因的话,那么第一,也许可猜想出英美在政治上曾执行了某种战略;同时第二,也许赫斯的奔英反映出德国内部意见的矛盾,而希特勒的提前东进是解决这矛盾的唯一办法。但关于赫斯的事情我们在此地竟一无所知,又怎么敢胡乱瞎猜呢?

德苏协定的提前作废,从欧战的发展上是必然的,从国际间的信义上说又是多么的幽默呵!

二危机的连环性

当前年德苏协定宣布的时候,不仅是唐宁街的七十老翁(张伯伦)骇得一头汗,恐怕连白宫的主人也不免大惊失色。最近德国攻苏的消息证实以后,罗斯福的笑容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可惜新闻记者只为他钓鱼时的微笑拍照,而把他这种最富于政治意识的微笑遮掩起来。在唐宁街,大演说家邱吉尔首相于慷慨演说之后,噙着他的旧烟斗,心里还会感到两年来从没有过的舒服轻快。半年来他把大部分的希望寄托在美国的朋友身上,把罗斯福看做“维他赐保命”,看做英伦三岛的唯一救星。当克里特岛陷落的前后,英国人曾发出来不能再迫切诚恳的呼吁,山姆大叔却依然不肯拍一拍胸脯拔剑而起,想不到二十年被邱吉尔坚决反对的苏联,却一变而成为患难朋友。英美人士已经公开承认,德苏战争可以使疲惫的英帝国喘一口气,并且趁机会休息整顿。因此,有些乐观论者不是把苏联看做英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